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技术是“5G+云+AI”的一些知识点,和数字经济通用测算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明后年的数字经济时代大势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技术是“5G+云+AI”明后年的数字经济时代大势中科金财
标的逻辑:过去的大牛股,大幅度下跌六年,市值跌去了90%以上。同样是数据安全业务的同行企业,估值多在几百亿级别,市净率多在7倍以上,中科金财目前仅仅42亿市值,1.9倍的市净率。近期底部爆量,连续阳线,巨量大阳后呈现60度上攻,季线即将金叉。
公司主要为金融机构、政府与公用事业、企业等领域客户提供金融科技、数据中心综合服务、信创等服务,并持续布局对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创新技术和应用的研发、储备。公司已经取得了 20多项的隐私计算专利跟20多项的区块链技术专利。公司的业务还包括数据中心系统集成、技术服务及软件产品开发。公司在数字货币的技术应用、场景拓展、运营服务方面进行尝试。
区块链: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会长单位;中科金财在如何使原始会计凭证、法律合同变成有效而可信的电子凭证和电子合同等方面,有着-定的技术积累和实践基础;目前,国内60%以上的银行,原始票据转电子票据的技术支持工作,均由中科金财提供。俗话说做IT的,其实核心就是销售能力,客户覆盖面广是一大优势。
2.产业数字化:
产业数字化其实说白了就是工业互联网以及数据治理,概念非常宽泛,细分十分复杂。仔细分可以有管理端,业务端,云端。按照行业分,政府(智慧政务,智慧城市),金融机构(智能金融,开放式银行),电力(泛在电力,智能电网,虚拟电厂),车联网,智慧医疗,制造业的自动化数字化等等。
按照推进难度来说,制造业应该是最难的。最容易推进的是政府,其次金融机构,再次电力车联网医疗等。国家要城门立柱,徙木为信,自然要冲在最前面当先锋。其次服务业数字化有利于减人增利and提升服务水准,也有很大的能动性。制造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业应该是推进的难点。而在软件类别中,管理类OA办公,HR系统成本低通用性强应该最容易上线上云,但是工业企业管理软件可能是预期差最大。而工业互联网的软硬件则开发难度大,定制化程度高,成本大,推进难度比较大。
华为是工业互联网的先锋.成立了煤矿军团、智慧公路军团、海关和港口军团、智能光伏军团和数据中心能源军团,还涉足智慧矿山跟智慧教育。跟华为合作的软件硬件公司将会有不少的机会。
智慧银行,开放式银行主要标的:信雅达
标的逻辑:过去的大牛股,大幅度下跌六年,市值跌去了90%以上,在A股中跌幅排23名。目前49亿市值,3.91倍的市销率。9月份底部爆量,连续阳线,巨量大阳后呈现60度上攻启动一波大行情,目前季线金叉。该股属于金融科技的核心标的,公司主要业务是为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基于端到端的专业解决方案和产品的业务,客户覆盖全国银行的90%。
携手舜云互联,共建电机产业大脑供应链金融平台。2021年以来,公司流程总线、智能客服等拳头产品正逐步推进与华为等公司进行深度场景适配和兼容互认,以加速当前公司全栈金融科技产品的国产、自主、可控支持。公司研发完成征信大数据平台、市民征信管理系统V1.0,市民征信管理系统V1.0已成功应用于厦门一卡通。信雅达的国密系统再结硕果,国密算法是数字安全认证的内容。
智慧城市标的:中电兴发
标的逻辑:超跌6年跌去了80%,目前市净率1.18.市销率2.17,市盈率33.86,极度低估。11月开始,放量阳线逐步45度上攻。月MACD即将金叉。
中电兴发子公司与华为战略合作。
公司主营智慧城市,业务占比73%,并且向大数据渗透。目前正式签约航空工业云基地联通大数据中心项目根据已经在建、或者将要参与建设的智慧城市的案例,县、县级市、地级市(包含所属区)智慧城市建设规模测算,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规模容量超过万亿元,空间非常大。在业务发展方面,公司基于"九甲”资质优势,提出在智慧行政区域领域主推 PPP+EPC项目模式,上半年屡获大单。
在技术研发方面,中电兴发自主研发的视频综合管理平台V1.0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TaiShan100、统信服务器操作系统及统信桌面操作系统V20完成兼容性测试工作。公司视频综合管理平台V1.0已陆续完成了龙芯、海思等国产硬件平台和统信UOS、中标麒麟等国产软件操作系统的兼容适配,可全面满足智慧中国业务国产化市场要求。
业绩也不错,业绩正在反转。智慧医疗+车联网标的:东软集团
标的逻辑:超跌6年,跌去了70%多的市值。目前市净率1.80,市销率202,在软件行业中排名倒数。目前市值153亿,与同行相比大大的低估。11月开始爆量呈现60度图形上攻。季度MACD即将金叉。
公司是医疗信息化与汽车智能化龙头。东软集团随便按一下计算器,整体合理估值在800亿以上,7倍增长空间,
值得中长线布局。公司主要分智慧医疗,汽车科技以及投资三个板块。关于智慧医疗这块,和行业领先龙头的收入基本差不多,参照卫宁健康的估值,大概估值在300亿元。
关于汽车科技车联网这块,按照德赛西威 700亿估值按照目前的收入规模参照行业估值大概在350亿。关于投资联营这块,4个独角兽,按照每个独角兽100亿估值,按照30%的股份,保守120亿。
当然成长性跟参考标的比可能稍微逊色一点,但毕竟体量在哪里,稍微打折一点,4倍空间行不行?
智慧电网标的:理工环科
标的逻辑:超跌6年,跌去了60%以上的市值。目前市盈率25倍,市净率1.84,在软件行业中排名靠后。11月开始阳线排列,地爆天星后带量60度上攻,正MACD季度金叉。不过短期因为智能电网概念涨多了,建议先观察观察,胜负概率长记在心。
公司是电力工程信息化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及全国领先的地表水水质监测设备和运维厂商,国内电力设备在线监测行业的先行者和推动者。公司核心产品为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MGA),该产品能够实现对电力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主要应用于电网公司、发电企业和大型电力用户的110kV以及以上电力变压器;累计已经销售超过1500套MGA,在110kV以上市场份额在50%左右,位居第一。
公司子公司江西博微新技术近年来以能源行业数字化落地为目标,以自主三维平台技术为基础,以BIM+.AI+VR+物联网为支撑,基本具备构建能源行业数字孪生的技术应用与场景落地能力。初步形成以输电、变电和配电工程建设过程和运行过程的数字孪生业务线。重点应用在数字工地、辅助施工与辅助设计等方向。公司与华为合作携手共同打造产业生态战略。
工业互联网标的:汉得信息
标的逻辑:超跌6年。跌去了市值的80%。目前市盈率2.36,市销率2.77。在软件行业中排名靠后,
相对低估。11月开始带量上攻,周线级别的背驰,月线级别的盘整背驰。作为跟用友几乎同时代的企业,就因为选择道路不同,一个市值1100亿,一个市值仅仅70多亿。仅仅只是因为业务模式的不同。用友靠着办公OA以及HR系统发展壮大,而汉得则坚持ERP。时代的风来了,企业数字化的深水区,企业资源管理,流程控制,这次该轮到汉得的主场了。
汉得五年磨一剑,连续投入苦练中台,马上开花结果。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ERP企业。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高端ERP实施服务的专业咨询公司之一,公司目前已经为大量的企业客户提供了面向C端的业务转型和工具支持(如索菲亚家居、青岛啤酒、绫致服装),同时在B端和M端也为企业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整合方案和产品实施(如福耀玻璃、汇众汽车、海立压缩机)。11月13日公告,汉得信息拟为甄云信息引入战投对其持股比例将降至19.7564%,此次投资方的引入,将为甄云信息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引擎。2019年3月,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百度拟受让控股股东出让的5.26%股份,成为战略投资者。公司已经开始做内部激励,目标是利润业绩三年内要达到120%。
3.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DECP)的机会自然不必多说,数字货币目前正加大试点范围。
冬奥会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数字货币技术。这是个重大节点。数字货币涉及比较多的软硬件。
主要以下方面:
软件上的,如系统,工具软件,身份认证,安全防护等等。
标的比较多,价值量其实不大,主要是概念。
设备终端:银行的机器设备需要更新,公共收款设备也需要更新,价值量比较大。爆发力比较强。比如银行的ATM以及智能机器都要更换或者升级。
个人硬钱包软件包:软钱包就是各软件,价值量不高。硬钱包量相对比较大,爆发力比较强。比如芯片卡,SIM卡,物联网设备,异型卡等等。
另外提一下,哪些数字货币对于哪些收单的企业其实长期的利空,但是对于制造POS的厂商来说是利好。而数字货币的硬件终端包括硬钱包,最重要的是芯片,安全需要必须是国产芯片。
数字货币什么时候全面落地不好说,毕竟是涉及14亿人的总盘子,丝毫的错误BUG都不能有,所以一定是一个逐渐推广的过程。
但是扩大试点的利好会一个个来这是肯定的,现在人民币大概是330多万亿。数字货币即使替代一半,那也是全社会天量的软件硬件更新需求。
目前简单的打三折保守测算,数字人民币软硬件产业升级将带来1400亿的市场空间,包括银行核心系统改造51亿、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截止339亿、ATM升级507亿、智能柜台发卡机升级323亿、商户POS设备升级192亿,市场空间广阔。
因为目前各大研究结构无论是券商还是基金也好,对数字货币的增量基本是懵逼的,仅仅停留在风口的概念上,很少有去做定量分析的。所以这个研报的数字是非常保守的估计。
根据墨菲定律,实际花费永远是要远远超过最初的预计,真的落地我估计是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考虑到提供服务的企业基本是中小企业,对于弹性空间上的贡献必须是十分可观。
硬钱包卡材标的:华信新材
标的逻辑:市净率2.66,市值16亿。整体估值比较低,目前的股价也处于2018年以来上市的地板价上。图形上是MACD周月季金叉。
因为发卡跟经济相关不大,这家公司业务是不存在周期性的,所以数字货币时代给他额外赠送了一个超大的黄金大饼。
对于数字货币来说,其实弹性最大的莫过于硬钱包了,目前全国一年平均发卡3.8亿张。数字货币推进完成的话,预估至少发卡24亿张(超级SIM卡,屏显卡,异型卡合计)。就是6.5倍的空间。
A股中仅有华信新材一家供货,处于垄断地位,市场中以东信和平、楚天龙、恒宝股份、天喻信息、金邦达、东港股份等为代表的上市卡商公司都是他的客户。
卡材产能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明后年卡材供不应求,量价齐升。16亿市值弄到80亿?行不行,我看可以放开想象力。
智能银行机器标的:广电运通
标的逻辑:2015年后估值跌了一半,市净率2.72,市盈率34.76.相对低估。11月以来一直多头均线上攻。属于妥妥的中盘机构票。数字货币时代到来会引发海量的金融网点支付设备,业务设备的更新,公司是银行智能机器的绝对龙头,业务就不多介绍了,不懂的去查,正积极拥抱数字货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重点合作单位,他的数字货币钱包已经在支付场景中闸机,自动售货机等等测试。
冬奥会的刷卡机就是他家提供的。旗下的中科江南很牛,所有的银行都要接入他的系统,每个银行要按照网点接口交使用费。另外还开展了数据中心业务。可以说国内数字货币走在最先的,跟官方合作跟银行合作最深度的就是他了。按照数字货币时代弹性估计,设备更换的数量空间毛毛估可能达到常量的8倍左右。
卡商标的:东信和平
标的逻辑:卡商中的老大,屏显卡以及超级SIM卡。中国电科旗下,最终实控人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覆盖金融服务、移动通信、政府公共事业、消费电子、工业物联、车联网等应用领域的智能卡产品、数字身份安全产品。
智能卡业务:移动通信方面主要产品为M2M、NFC-SIM、USIM等,主要的业务对象为电信运营商;金融支付方面主要产品为金融IC卡,包含行业工艺卡、创新工艺卡、高端定制卡等,主要业务对象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公共事业方面主要产品为身份证、社会保障卡、电子护照、ETC记账卡。数字身份安全产品:发挥在数字身份识别与数据安全技术优势,聚焦物联网及信息安全产业,为市场提供数字身份安全模块(eSIM、eSE、RFID产品)、数字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主要项目包括:垂直行业安全芯片项目、物联传感标签项目、移动写卡系统业务、数字安全平台RSP平台业务等。
公司有数字货币钱包硬钱包和数字货币密钥数据装置专利,该两项专利为公司对数字货币安全管理方面所做的技术储备。公司还有中电科的重组题材。
4.其他的机会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离不开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
电缆,光纤,传感器,算力(比如DPU),数据中心等等这些基础硬件设施也将会大大加速,相关标的也会大大受益。
另外,国家对数字经济的主体中小科技创新服务型企业的支持只会越来越大,更多的利用资本市场帮助这些企业做大做强,近几年会看到很多的数字经济中小科技创新服务型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因此投资了较多数字经济中小科技创新服务型企业的创投公司也将会大大受益。
光纤标的:通鼎互联
标的逻辑:超跌了6年多,股价跌去了80%以上。目前市净率2.37,市销率2.32.都大大低于同业。近几天底部爆量开始45度上攻,季度即将金叉。光纤行业前几年行情跌成了渣,但是现在已经反转,中移动的百亿级别集采均价比去年上升了30%,通过实业调研也得知光纤行业确实已经反转了,有的公司销售经理说从来没见过像现在这么火爆的光纤行情。
公司还有电缆业务,其实电缆由于电力改造,电缆业务也火爆。
光模块标的:中际旭创
标的逻辑:估值在绝对底部,光模块的龙头大哥。即将月金叉。
算力标的:左江科技
标的逻辑:图形放量上攻,正第一次分歧。网络大数据场景的加速DPU。为高带宽、低延迟、数据密集的计算场景提供计算引擎。CPU处理网卡中流过的数据太浪费CPU的性能了,未来趋势是搞一张专门处理网卡中流过的数据的芯片DPU,就像图像数据交给GPU那样。算力DPU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中的核心,具备划时代的意义。
无论是产业数字化还是元宇宙等都需要庞大的算力支持,有研究机构表示算力需求将会增长千倍。公司的DPU产品将在明年下半年流片,公司还有别的业务就是网络安全芯片。参考目前上市的芯片企业动辄几百亿的市值,目前左江科技就69亿市值。弹性空间不可谓不大。
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技术是“5G+云+AI”传统的以生产为主导的商业经济模式已无法支撑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数据驱动企业运营模式发生变革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随着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到来,传统技术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产业在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等方面的需求,如:4G 时代网络的带宽和延迟不足以支撑终端和中央无缝的联接;私有部署的传统计算无法实现算力资源规模化的整合;简单人工神经网络有限的准确率不能满足产业内对智能应用的高精度要求。而以 5G、云计算、AI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传统企业由电子化到信息化再到数字化搭建阶梯,通过其技术上的优势帮助企业在传统业态下的设计、研发、生产、运营、管理、商业等领域进行变革与重构,进而推动企业重新定位和改进当前的核心业务模式,完成数字化转型。
“5G+云+AI”成为数字经济新时代的重要引擎
随着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对传统产业冲击的不断加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的共识,面对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新兴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体现的愈发明显:5G技术以低时延、大带宽、广连接的优势,结合行业各种场景,为体验和应用带来质的飞跃,将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云计算作为其中重要的力量,将汇聚更多样化的算力和应用,让政府与企业进入上云的快车道,加速产业的智能升级;基于优秀的算法,海量的数据,以及云端丰富的算力, AI将为各个产业带来巨大的变革。
在 5G、云计算、AI的引领下,行业越来越丰富、数据量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多元新架构的支撑,5G、云计算、AI的融合创新发展已成为必然。“5G+云+AI”技术融合将加速数字溢出,并成为数字经济新时代的重要引擎。
(一)5G让联接无处不在
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加速了社会数字化发展的进程。 1G时代,采用模拟信号传输,通信时面临安全性差和易受干扰等问题,且各个国家的 1G通信标准不一致不能全球通信。2G从模拟调制进入到数字调制,手机具备了上网功能,但是传输速率很慢每秒 10-15kb。随着图片和视频的传输需求的诞生,人们对于通信传输速率的要求也日趋高涨,于是 3G、4G相继而生。3G的通信标准将信息的传输速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上网成为了手机的主要功能。4G相对于 3G速率进一步提升,可以快速地传输高质量的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满足用户对于无线网络服务的要求。但是,随着用户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以及智能化设备的登场,未来数据流量必然会爆发式增长。目前每个4G用户每人每月大约需要 3G左右流量,如果运营商全面开放4G上网套餐,则至少需要 20G才能满足用户需求,以4G的网络能力肯定是无法承受的,从根本上解决用户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与运营商网络提供能力不足的矛盾,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 5G。
通信发展历程
5G 有三大特性: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和海量连接。网络速度提升,用户体验与感受才会有较大的提高。 5G速率较 4G全方位提升,下行峰值速率可达 20Gbps,上行峰值速率可能超过 10Gbps。对网络速度要求很高的业务能在 5G时代被推广,例如,云VR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是目前 4G速度不足以支撑云 VR对视频传输和即时交互的要求,用户还是需要依靠昂贵的本地设备进行处理。依托于5G的高速率,云 VR将能够获得长足发展。 5G支持单向空口时延最低 1ms级别、高速移动场景下可靠性 99.999的连接。 5G超低时延的特性可以支持敏感业务的调度,为车联网、工业控制、智能电网等垂直行业,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网络连接。同时,使得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应用场景走向现实。 5G 网络每平方公里百万级的连接数使万物互联成为可能。 5G 网络面向的不仅仅是个人用户,还有企业用户和工业智能设备,5G 将为C 端和B端的用户或智能设备提供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服务。5G 每平方公里百万级数量的连接能力和多种连接方式,拉近了万物的距离,实现了人与万物的智能互联。
5G特性
5G关键特性对应的应用场景
随着 5G商用牌照的发放和 5G网络建设的大范围铺开,我国 5G商用开局良好。截至今年 7月,全国各省市共发布 5G相关政策文件35个,加速 5G在工业互联网、交通、医疗等多个行业创新应用场景,5G时代已来。产业发展方面,5G产业链上游设备厂商着手开发和生产 5G设备、运营商密集建设 5G网络、先行终端厂商接踵发布 5G手机,同时,通信行业与垂直行业加紧开发 5G应用。截至今年 7月,全国范围内已建成 5G基站 3.8万个,预计至 2019年底,全国 5G基站建设总数将进一步增加。5G消费类终端仍将以智能手机为主要形式,同时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工业应用等终端正在逐渐丰富。标准方面,5G技术标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18年 6月 5G第一个版本标准完成了增强移动宽带场景,2020年 3月 5G第二版本标准将完成低时延高可靠场景。在 5G标准制定中,我国厂商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掌握较高比例的核心标准,在 5G标准推进速度、推进质量方面均位居世界前列。
5G将拉动产业链上下游高速持久的经济增长,带动我国实体经济转型为社会带来价值。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预计 2020-2025年期间,我国 5G商用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 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 3.3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 24.8万亿元,间接带动的经济增加值达 8.4万亿元;就业贡献方面,预计到 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 300万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5G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潜力巨大,5G技术在改变人民日常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甚至会给社会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未来,5G将成为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
5G使得海量数据的有效传输成为可能,为垂直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契机。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垂直应用已经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暂时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其中关键问题就在于网络连接,在现有的网络下,虽然速度一直在提升,但由于功耗高、可用频段少和高时延等限制,很难将所有硬件设备连接在一起,它们只是单独获得了连接能力,而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连动。5G的多种连接技术可支持海量机器类通信,满足机器类通信所需的低成本和低功耗要求。其次,在万物具备互联能力的基础上,大连接、低时延的5G网络可以实时传输前端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提升数据采集的及时性,为流程优化、能耗管理提供网络支撑。5G具有媲美光纤的传输速度、万物互联的泛在连接和接近工业总线的实时能力,同时 5G可以与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向垂直行业领域加强渗透,为垂直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契机,助推城市的智能升级和企业数字化转型。
5G赋能消费级和企业级应用
(二)云让计算触手可及
如果从 2006 年IBM和谷歌联合推出云计算这个概念开始算起,云计算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十年,在第一个十年里,云计算从被质疑到成为新一代 IT标准,从单纯技术上的概念到影响到整个业务模式。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值得探索,但云计算在第一个十年里已经正式确立了它的地位,已经被广泛接受并实践。现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数据呈现爆炸性增长,人类对计算的需求大大增加,并且希望随时随地获取,这将直接推动云计算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并作为公共服务支撑下一波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人类走入数字化时代。
云计算发展历程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也在不断调整。 IT基础设施被要求更大规模的扩展、更高的密度、更低的功耗以及更低的成本,同时要有灵活、弹性、直观与深入的管理方式,并以标准化、通用化的形式将服务提供给客户,这将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计算的服务模式固化、资源整合能力不足、资源分配时间成本高、平台化效率低等问题。云计算发展至今,其特点主要呈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
规模化整合。云里的资源非常庞大,在一个公有云中可以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服务器,在一个小型的私有云中也可拥有几百台甚至上千台服务器。
高可靠性。云计算使用了多副本容错技术、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更加可靠。
高可扩展性。云计算具有高效的运算能力,在原有服务器基础上增加云计算功能能够使计算速度迅速提高,最终实现动态扩展虚拟化的层次达到对应用进行扩展的目的。
按需服务。云计算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购买。
全球云市场规模及增速
云计算进入成熟期,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 2018年,以 IaaS、PaaS和 SaaS为代表的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363亿美元,增速 23.01%。未来几年市场平均增长率在 20%左右,预计到 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2700亿美元。
我国公有云市场保持高速增长,私有云市场增速趋于稳定。 2018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 962.8亿元,增速 39.2%。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 437亿元,相比 2017年增长 65.2%,预计 2019-2022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到 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731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达 525亿元,较 2017年增长 23.1%,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到 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172亿元。
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及增速
我国云计算应用正从互联网行业向政务、金融、工业、轨道交通等传统行业加速渗透。政务行业是云计算应用最为成熟的领域,全国超九成省级行政区和七成地市级行政区均已建成或正在建设政务云平台;金融行业是云计算深化应用的重要突破口,《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联网场景的主要信息系统尽可能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工业云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抓手,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全国各地方政府纷纷进行工业云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工业云的发展;轨道交通是城市运转的命脉,轨道交通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重要布局,轨道交通云正处于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关键时期。
云计算正成为政府和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对于政府来说,一方面,云计算助力政府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共治,通过电子政务云平台,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效率,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另一方面,依托云平台有效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极大提升了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成为不少传统企业的短板,云计算能够大幅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逐渐颠覆传统行业IT部署的方式。除此之外,云计算帮助企业优化运营管理流程,企业利用云资源可以实现弹性扩张,依托云计算资源池的共享机制,有效解决了企业业务量波动性强带来的成本不可控问题,帮助企业实现降低运营支出。
(三)AI让智能无所不及
AI,即人工智能,可以理解为用机器不断感知、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使机器达到甚至超越人类的智能。随着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技术的成熟,人工智能开始应用到数字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促进产业内价值创造方式的智能化变革。
自诞生至今 60多年的历史中,各行业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实践,AI的发展也经历了多次起伏。 AI最早于 1956年夏天美国达特茅斯大学的一场学术会议中提出并获得肯定,标志着人工智能科学正式诞生。1956年到 20世纪 60年代初,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等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度。但在随后的 10年中,对人工智能过高的期待使得人们设立了许多不切实际的研发目标,例如用机器证明函数问题、依靠机器进行翻译等。这些挑战不出意外地相继落空,使人工智能的发展步入了低谷。到了 70年代末期,专家系统的出现让人工智能成功从理论研究走向了实际应用。专家系统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让人们开始在医疗、化学、地质等领域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价值。80年代到 90年代,随着美国和日本立项支持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进入第二个发展高潮期。期间,人工智能相关的数学模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如著名的多层神经网络、BP反向传播算法等,使算法模型准确度和专家系统获得了进一步优化。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如今,得益于算法、数据和算力三方面共同的进步,人工智能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呈现出专业性、专用性和普惠性的特点。
专业性指的是人工智能具有了等同甚至超越人类专业水平的能力。随着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成熟,人工智能已不仅仅能够进行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还可以完成专业程度很高的任务。例如,阿尔法狗(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了人类冠军,人工智能系统诊断皮肤癌达到了专业医生水平,人工智能程序在大规模图像识别和人脸识别中有了超越人类的表现。
专用性指的是目前一种人工智能应用通常仅能用于一个领域,无法实现通用的人工智能。面向特定任务(比如下围棋)的专用人工智能系统由于任务单一、需求明确、应用边界清晰等理由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虽然在信息感知、机器学习等“浅层智能”方面进步显著,但是在概念抽象和推理决策等“深层智能”方面的能力还很薄弱,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与真正通用的智能还相差甚远。
普惠性指的是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与不同的产业相结合产生新的应用,对各行各业都产生普惠效应。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形成具体的应用,在各式各样的场景中发挥作用。例如,图像识别在制造行业的产品检测应用能够节省大量人力,在交通行业的车牌识别应用能够简化认证流程,在零售行业的刷脸支付应用则能够优化购物体验。
人工智能应用特点
人工智能应用的成熟,既催生了新的市场,也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IDC统计,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161.9亿元,预计到 2022年市场规模将接近 7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驱动着产业内劳动力、工作方式以及工作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变革。首先,人工智能能够通过辅助人类活动显著降低工作门槛,实现工作方式的智能化变革。例如,通过在人机交互方式上应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不仅能够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还使得交互效率大幅提升。其次,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能够更稳定、甚至更高效的完成任务,实现劳动力的智能化变革。例如,在许多现代化工厂里,大量的工业机器人和机械臂已经取代了人工岗位。结合适当的人工智能算法,甚至能够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最后,通过突破人类思维,人工智能能够创造新的流程、方法或产品,实现工作组织形式和应用方式的智能化变革。例如,通过使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工具,企业能够使“机器人”与处理事务、数据以及与其他数字系统通信的应用进行交互,执行跨越多个应用的复杂嵌套流程。而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机器翻译技术则促成了翻译机产品的出现。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技术构成的翻译软件和专属硬件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快速对话翻译能力,在出国旅游等情景下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5G+云+AI”技术融合加速数字溢出
不同经济时代的发展依赖着不同的核心资源。从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和奴隶到工业经济时代的石油、煤、天然气,对核心资源的利用推动着经济的发展。而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数据,自然也需要与之相配套的生产工具。在数据产生、传输、存储、计算、分析和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5G、云和AI相互融合,形成了数字经济新时代从终端、边缘到中央云的一体化生产工具。
不同经济时代核心资源及生产工具对比
5G负责对数据进行高效地传输。工业经济时代的公路、铁路使人们摆脱了依靠双腿运输燃料的局面。5G大带宽、低延迟的特性,为数据提供了一条高速通道。一方面,5G负责将海量的数据从客户端传送到云端处理。另一方面,又能把处理的结果和生成的应用迅速分发到边缘供人们使用。
云负责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存储。工业经济时代的工厂负责对原材料进行集中加工,解决了零散小作坊的效率和成本问题。云计算规模化的计算资源在对数据处理能力上同样与独立私有部署形成了天壤之别。依托于云计算技术,人们总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计算资源,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效率。
AI 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工业经济时代的蒸汽机和内燃机改变了燃料应用情况,将燃烧的热效率从 3%提升到 40%以上。AI对数据的分析挖掘能力,同样带来了不同于一般统计分析的成果。某些原本只有七成左右正确率的系统,依靠深度学习等技术能够将精度提升至 95%以上,使应用的实用性获得了显著提升,进而提升了数据的价值。
5G、云、AI在数据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5G+云+AI”技术融合创造更大价值。资源的价值大小,很多时候取决于开采工具的经济性。5G、云和AI各自的发展和成熟让它们的相互融合成为了可能。就像工业经济时代公路、工厂和机器的协同曾把石油等燃料的用途从照明拓展到动力世界,5G、云和AI的融合也正从数据中“精炼”出更多的应用价值,以数字溢出的形式加速企业、行业以及供应链等不同层面生产力的提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5G+云+AI”带来新体验、新模式、新产业
5G、云和 AI技术的碰撞和融合将为社会带来数字溢出效益。从微观层面上看,“5G+云+AI”技术是企业构建数字业务体验平台、政府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保障;从宏观层面上看,“5G+云+AI”将加速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供应链的智能化,将数字产品和服务的理念从最初的生产者传递到最终的用户。
(一)构建数字化业务体验,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变革
“5G+云+AI”为企业构建数字化业务体验提供了技术保障。企业实现数字化业务体验的关键是要完成企业各个要素之间的数字化打通与连接。企业各个要素之间不仅是一种串联关系,而是需要通过数字化形成各个要素之间的价值发挥,构建数字化的业务体系。敏捷和创新是数字化业务能力的体现,5G、云计算、AI 等技术可以打破企业以往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支撑业务创新和敏捷迭代,重构数字化的业务体系和运营体系,带来全新的业务体验。
云计算与 AI技术的协同应用成为企业构建数字化业务的重要选择。基于AI芯片的云将全面提升云主机、容器、裸金属等各种形态的服务性能,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医疗、教育、商业、零售等诸多领域,对“云计算+AI”的智能云的需求不断增加,应用越来越广泛。Gartner 2019 CIO调查显示,过去四年中企业部署AI的数量增长了 270%,并在 2018年增长了两倍。Gartner预测,到 2021年,70%的企业将通过AI来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者正在考虑如何加速部署AI在企业整体运营和每一核心业务流程中。云计算与 AI的协同可以为企业减少成本和劳动力,提高企业 IT系统的灵活性以及可扩展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5G的到来为企业基于云和AI的转型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是高速度网络,峰值理论传输速度比 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这意味着更加高速的数据传输。5G的到来克服了过去限制企业用云计算与AI的问题,如数据来源、传输带宽和时效性等问题。依托 5G网络,云计算和AI会渗透到企业内部,众多应用将可以实现云化和智能化。基于“5G+云+AI”的合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全面的转型,进入到由云端的数据来制定决策的时期。
(二)创新数字政务新模式,提高城市资源整合效能
“5G+云+AI”正在重塑政府的服务模式,助力数字政务进入智能阶段。基于云平台和AI策略建设的软件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大型数字政务系统,可以融入人脸识别、个人智能助理等创新服务,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完善政务服务环境。同时,数字政府建设应充分应用 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结合云计算、AI等信息技术共同构建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并以数据为驱动,强化政府数据能力建设,打造开放平台、汇聚社会资源,提升服务和监管能力。
“5G+云+AI”将在城市资源整合中发挥技术优势。智慧城市是一项涉及众多技术的复杂工程,而 5G能让城市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城市的路灯、交通路口、景区、都将纳入到智慧城市的数据平台中。但是,单纯的搜集数据会让数据成为孤岛,并不能把实际获取的数据利用到城市管理中,基于云的算力和AI的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可以对城市数据进行策略定制,进而进行城市资源的有效整合。
道路设施智能化整合
(三)促进要素配置智能化,加速释放产业爆发力
“5G+云+AI”将催生智能精细的生产要素配置方式,驱动产业全新变革。“5G+云+AI”以强大的技术能力为支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助推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融合,支撑行业业态创新,并利用产业基地集群效应构筑新的数字生产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协同创新服务。
产业转型升级
“5G+云+AI”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精准测量及精细管理,最终实现农业产业智能化。例如,大量的农业传感器可以通过 5G的边缘计算特性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获取土壤、作物、空气等农业基础信息,然后上传到云端大数据中心,通过AI系统和专家诊断,预测气候模式并提供定向施肥策略。这些实时的海量数据产生的决策分析将驱动并引导农民在合适的时间做出最优决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作物产量,最终实现农业的智能化。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农业作为在农民数量不断减少情况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举措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5G+云+AI”将重构工业的生产模式,实现工业产业链中各要素的互联互通,加速工业产业数字化转型。 5G实现产业链上各个价值要素的互联互通,高带宽、低延时的特性能够满足对工业领域实时性场景的需求,而联接产生的大量数据汇聚到云端,由云为工业应用提供多元算力,最后由 AI平台对工业数据进行训练和推理。ICT技术融入到工业产业发展中,可以实现工业互联的全流程信息感知和事件决策,直接驱动智能终端和智能机器人从工具向助理的角色转变,使工业产业摆脱以往“粗放、低效、高能耗”的生产模式,向着“高品质、高能效、智慧化”的方向发展。
“5G+云+AI”的融合渗透进一步释放了服务产业的爆发力。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涉及行业点多面广,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包括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信息服务、金融、房地产等 15个门类。“5G+云+AI”可以变革各行各业的服务模式,例如,“5G+云+AI”使能无人驾驶、智慧物流等应用场景,改变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5G+云+AI”改善 AR/VR等新兴互动技术的体验,云游戏、VR更衣室等应用场景加速了媒体和娱乐业的变革。未来,“5G+云+AI”将驱动服务产业更多的应用场景走向现实,释放更大的产业价值。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技术是“5G+云+AI”和数字经济通用测算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