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精选资讯 > 文章页面

沧州算命最厉害大师(卜算子咏梅的原文)(沧州算命高人)

当代最美行草书法作品欣赏 行草之妙尽在其中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沧州算命最厉害大师,以及卜算子咏梅的原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卜算子咏梅的原文《水浒传》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何仙姑是哪里人真名叫什么

原文:《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字词注释:

①卜(bǔ)算子·咏梅:“卜算子”是词牌名。

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⑪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⑫妒(dù):嫉妒。

⑬零落:凋谢,陨落。

⑭碾(niǎn):轧烂,压碎。

⑮作尘:化作灰土。

⑯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翻译:

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燕青这个人,以忠仆登场,以弃主退场,为人原则前后矛盾严重。

很大可能有一头是假象。

且看他对卢俊义说的话:“自从主人去后,不过数日,李固回来,对娘子说道:‘主人归顺了梁山泊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如今去官司首告了。他已和娘子做了一路,怪燕青违拗,将我赶逐出门,将一应衣服,尽行夺了,赶出城外。更兼分付一应亲戚相识,但有人安着燕青在家歇的,他便舍半个家私,和他打官司。因此无人敢着小乙。在城中安不得身,只得来城外求吃度日。权在庵内安身。主人可听小乙言语,再回梁山泊去,别做个商议。若入城中,必中圈套!”

卢俊义喝道:“我的娘子不是这般人!你这厮休来放!”

燕青又道:“主人脑后无眼,怎知就里。主人平昔只顾打熬气力,不亲女色。娘子旧日和李固原有私情。今日推门相就,做了夫妻。主人若去,必遭毒手!”

卢俊义大怒,喝骂燕青道:“我家五代在北京住,谁不识得!量李固有几颗头,敢做恁般勾当!莫不是你做出歹事来,今日到来反说?我到家中,问出虚实,必不和你干休!”

燕青痛哭,拜侄下,拖住主人衣服。卢俊义一脚踢倒燕青,大踏步便入城来。

燕青的话里有两个重要信息:1、李固与贾氏早就有奸情。2、李固虐待燕青,将他扫地出门让他流落街头行乞。

第1条,是早有奸情还是从梁山回来之后两人才有奸情,已经死无对证。

第2条,书中却有一条反证:

李固心慌,便跳下船中去躲。却待攒入舱里,只见一个人伸出手来,匹角儿揪住,喝道:“李固,你认得我?”李固听得是燕青的声音,慌忙叫道:“小乙哥,我不曾和你有甚冤仇!你休得揪我上岸!”岸上张顺,早把那婆娘挟在肋下,拖到船边。燕青拿了李固,都望东门来了。

当时四下没有其他人,为什么李固会对燕青说;"我不曾和你有甚冤仇”?难道他忘记了自己曾经害的燕青扫地出门流露街头?还是其实根本就没有李固撵燕青这一回事?

如果风流倜傥的燕青是有意弄出一副“头巾破碎衣衫褴褛”埋伏在路边假装撞见卢俊义的,那背后的信息量就比较大了。

水浒里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其他例子也是有的

首先是林冲和陆谦。

陆谦赚林冲和自己出门喝酒,假意关心他。陆谦又追踪到沧州设计火灾害林冲,全过程被林冲听了去。于是当林冲和陆谦窄路相逢的时候,矛盾已经明摆到桌面上。

陆谦怎么说?“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

否认罪行没有意义,因为事情都在明面了,陆谦只能从动机上辩解。

燕青和李固的矛盾,按照燕青的说法,也都在明面了,公然撵出家门,公然剥夺一切财产,公然威胁所有熟人不得收留燕青,怎么可能在四下无人两个人对质的时候,说:“小乙哥,我不曾和你有甚冤仇”?

再继续比较林冲和燕青的反应。

面对陆谦的狡辩,林冲的态度是: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这才是面对对方弥天谎言的正常反应和愤怒,语言上毫不留情,揭穿到底。

却看燕青面对李固的求饶什么态度:

只见一个人伸出手来,匹角儿揪住,喝道:“李固,你认得我?”李固听得是燕青的声音,慌忙叫道:“小乙哥,我不曾和你有甚冤仇!你休得揪我上岸!”岸上张顺,早把那婆娘挟在肋下,拖到船边。燕青拿了李固,都望东门来了。

可见没有写燕青听李固那样说之后的反应,为什么他面对李固那样说,一句都不驳斥?他什么都不说,可能就是默认了李固所说的是事实。李固并没有强行赶他走,是他自己离开卢家大院的。

先看看燕青出场时,书上怎么介绍的:

这人是北京土居人氏,自小父母双亡,卢员外家中养的他大。为见他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卢俊义叫一个高手匠人,与他刺了这一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着软翠,若赛锦体,由你是谁,都输与他。不则一身好花绣,那人更兼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亦是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更且一身本事,无人比的。拿着一张川弩,只用三枝短箭,郊外落生,并不放空,箭到物落,晚间入城,少杀也有百十个虫蚁。若赛锦标社,那里利物,管取都是他的。亦且此人百伶百俐,道头知尾。本身姨燕,排行第一,官名单讳个青字。北京城里人口顺,都叫他做浪子燕青。

燕青是个“百伶百俐,道头知尾”的人物,什么道头知尾?从头到尾没有不知道的,这是一句伏笔。

等卢俊义说起自己要出门烧香避灾时,李固,燕青,贾氏三个人都说出了自己反对的理由,只有燕青的理由与真相最符合:

燕青道:“主人在上,须听小乙愚言。这一条路去山东泰安州,正打从梁山泊边过。近年泊内是宋江一夥强人在那里打家劫舍,官兵捕盗,近他不得。主人要去烧香,等太平了去。休信夜来那个算命的胡讲。到敢是梁山泊歹人,假装做阴阳人来扇惑,要赚主人那里落草。小乙可惜夜来不在家里。若在家时,三言两句,盘倒那先生,到敢有场好笑。”

也就是说,燕青从一开头就看透了梁山的整个策划,真正是“百伶百俐,道头知尾”,从头到尾没有不知道的。

燕青出身微末,又聪明伶俐,这种人物很擅长察言观色,通常是出色的演员,所以与李师师虚与委蛇,到方腊那边当卧底,都少不了他的参与。

这种人又有极强的适应形势的能力,会根据形式的不断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主见,一旦判断某个人,某个事,某个势力,已经大势所趋,那么他会选择一条对自己最有利的道路。

卢俊义上梁山的过程,在所有上梁山的好汉里,是最悲惨,最残忍,最痛苦的一个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皮肉之苦,心灵之痛都数他受的伤害最重,几次和死神擦肩而过,连一个心灵靠的近的朋友都没有。

他是被人算计上了山,家产全部贡献给梁山不算,还得和他们称兄道弟。不但如此,他的脾气个性也在这个惨痛的人生转折点被彻底磨平,名为二把手,实则比谁都更不敢顶撞宋江,也不敢得罪其他弟兄。

有时候我会想,让卢俊义上个山,吃那么多苦头,是不是有必要?这究竟是梁山集团失策,对卢俊义照顾不周所致;还是他们的本意就要让他吃足苦头煞煞他的性子,把他调教成老好人才放心给他与宋江竞争一把手的机会?

且看卢俊义的悲惨遭遇:

1、喝叫一声:“打!”左右公人,把卢俊义捆翻在地,不由分说,打的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昏晕去了三四次。

2、张孔目当下取了招状,讨一面一百斤死囚枷钉了,押去大牢里监禁。府前府后,看的人都不忍见。

3、当日推入牢门,乞了三十杀威棒,押到亭心内,跪在面前。

端的是借刀杀人,整得比谁都狠。奇怪的是柴进、戴宗其实就在城里,身边也有的是金银,为什么不事前打点,让卢员外少受皮肉之苦。要知道,宋江,武松,林冲,朱仝等人都有别人帮忙使钱减轻皮肉苦的老道经验,梁山好汉们到这里难道给忘了该怎么做了吗?

非得等到卢员外已经被整成这副模样,柴进和戴宗才出手1000两黄金扔到押牢节级面前,威胁说:“如是留得卢员外性命在世,佛眼相看,不忘大德,但有半米儿差错,兵临城下,将至濠边,无贤无愚,无老无幼,打破城池,尽皆斩首。”

说白了,只有在这种时候出手,方显得雪中送炭,卢员外的皮肉之苦,就是这雪,得让它先下了再说。

那么在这个周密的整人兼拉人过程中,有没有可能想到利用燕青?

对比一下,梁山是怎么把朱仝搞上山的。

朱仝不想上山,雷横依着宋江的计策,事先告诉他小衙内被李逵抱走了,朱仝找到小衙内尸体之后,找李逵拼命,李逵又依着计策一路引他进入柴进庄院,然后柴进出来,劝说打消朱仝要抓李逵见官的念头,直接把这样做的利害后果告诉朱仝:‘杀孩子就是为了断你的后路,你不如上山吧。“朱仝这才反应过来,只得答应。

这整个过程,梁山对朱仝是爱护的,直接向他陈述利害,避免了朱仝跑回大牢等着倒霉的命运,还好心地将他的家眷提前接出(对于老卢的家眷就没有使用这个策略,值得深思,贾氏如果被提前接上山,卢俊义还日思夜想回家做什么?只怕卢员外坚决不肯归顺梁山,除了良民不肯落草,也是有一半心思担忧给妻子带来的危险,到头来却被贾氏出卖,恨之余,又焉能不感慨命运的作弄?)

假如对卢员外也有这种爱护之心,完全可以在卢俊义坚决要求回家的时候,告诉他,墙上已经写反诗了,也教你的管家李固去告你谋反了,现在北京城已经通缉捉拿你了,你一回家就是自投罗网,还有你的老婆已经派人接上山了,过两天就到了,你看还是留下怎么样?

如果梁山这样处理,卢员外也是可以留的,但过程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我横看竖看,觉得梁山有借助他人之手打压卢俊义的自傲之心的动机

前几天我们曾说到燕青的一个细节-------那就是卢俊义要出门的时候,贾氏李固燕青三个人都表示反对,只有燕青准确地说出了这是梁山强盗们要赚卢俊义落草的计谋------------他不但说出了事情的本质,连幕后策划都直接指出了,这就奇了怪了,要知道,水浒传里落草的强盗地盘也不止梁山这一个啊,从大名府出发,且看杨志当年是怎么和梁中书说的:

”杨志道:“恩相在上。小人也曾听得上年已被贼人劫去了,至今未获。今岁途中盗贼又多,甚是不好。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除了桃花山,二龙山已经归顺梁山,其他山头还是不少的,燕青怎么准准就猜到了是梁山?而且猜到了梁山上大头目喜欢上了他家主人,想要拉去落草?

我有一个猜侧,燕青开会迟到,正是被梁山拉去打听卢俊义家的细节去了。梁山除了李固和燕青都是卢俊义的左膀右臂,这私下里有没有为了更加获得主人器重而暗暗竞争,不得而知。但从人之常情上,是完全有可能的。想那花荣和刘高同为知寨,彼此搞得水火不容,宋江与晁盖情同兄弟,却为了梁山的领导权日渐疏离。人性的局限和弱点就是这样。

所以当梁山人找燕青打听情况之时,这个经常出入”三瓦两舍“,精通三教九流的年轻人,会不会利用这条重要信息为自己筹划点什么呢?

李固与贾氏劝卢俊义不要出门,说的都是人之常情,就算我们这些一无所知的人去劝老卢,大抵也就是他们的那些说辞。

(他们的劝阻也从旁说明了此二人这个时候并没有害卢俊义之心,如果已经勾搭成奸,那巴不得卢俊义远远走开,怎么会劝阻?)

燕青为什么要点明梁山泊??他想试探主人的智商和警惕性。如果卢俊义是个精细人,必然会有所调查,一旦查出真相与小乙哥猜的八九不离十,那么燕青无疑赢了李固一分。

如果卢俊义没有调查,不听劝阻,那么梁山的计策就会按部就班启动,等主人上了山之后回想燕青的话,会不对这个手下佩服的五体投地,从此信赖更重?

果然,卢俊义不听三人之劝,坚持要出门,燕青主动提出陪卢俊义一起出门,这段话是这么写的:

燕青又道:“小人托主人福阴,学的些个棒法在身。不是小乙说嘴,帮着主人去走一遭,路上便有些个草寇出来,,小人也敢发落的三五十个开去。留下李都管看家,小人伏侍主人走一遭。”

卢俊义道:“便是我买卖上不省的,要带李固去。他须省的。又替我大半气力。因此留你在家看守。自有别人管帐。只教你做个椿主。”

燕青想陪卢俊义一起走,如果他已经知道这一趟是梁山泊暗算主人上山,那么有他在身边就可以配合梁山的计划,顺利把主人赚上山,一来在梁山泊面前立功,对自己将来发展是个积累。二来摆脱了李固,那么他就是主人唯一的心腹之人。

但是卢俊义却不打算带燕青,为什么?从卢俊义上面的原话看,卢对李的评价明显比对燕要高。燕青自夸武功(这是他比李固强的地方),但是卢俊义却毫不在乎燕青的武功(因为卢俊义自己就是高手,燕青在主人面前显摆这个完全不能争脸),不但不表扬燕青的武功,还主动肯定了李固的经商才能,”便是我买卖上不省的,要带李固去。他须省的“。从这个细节略微可以看出,燕、李之争,李略占上风,起码卢俊义更看重李的才能,对于燕,至多只当成个解闷的伶人。而这偏偏是燕青不甘心的角色,从后来在梁山上的表现就能看出,燕青一心要摆脱在北京卢俊义家的那种身份,数次当任极其重要的任务,也打了任原替梁山扬威,还和宋江的心腹李逵走得极近,连到东京看元宵灯这样的美差,卢俊义都捞不到,燕青却被带着身边,这不是巧合,而是一种待遇。

几个小细节,值得深思:

第一,

那前面的好汉,把燕青手一拖,却露出手腕上花绣。慌忙问道:“你不是卢员外家什么浪子燕青?”(从没有见过面,怎么会如此了解燕青的特征?卢员外在梁山度日如年断无闲心聊自己家仆的刺青,只能说梁山早已掌握了卢俊义家人的情况)

………………

杨雄道:“我两个今奉哥哥将令,差往北京打听卢员外消息。”燕青听得是杨雄、石秀,把上件事都对两个说了。(奇怪了,这既然奉宋江之命打探卢员外消息,那董超薛霸企图暗害卢俊义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坏了卢俊义性命又如何向宋江交差?你们两人不出动,莫不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二,

燕青两箭射死公差,断掉卢俊义的后路,顺势劝卢俊义上梁山,此时卢俊义生路断绝,由不得不上山。如果小乙不射死公差,跳出来守定员外身边一路陪到沙门岛,据着他自夸的"路上便有些个草寇出来,,小人也敢发落的三五十个开去“的武功身手,还怕对付不了两公差?

第三,

燕青救主之后,不捡小道,大喇喇走村入店,又毫无任何防范,这不是明摆着要被抓吗?更离奇的是,卢员外二进宫被捕,又偏偏燕青不在。天巧星啊天巧星,怎么每次都那么巧,说什么”拿了弩子,去近边处寻几个虫蚁吃“,明明交代只剩下一只箭了,这寻虫蚁的借口极像是个离开的幌子。为什么让卢俊义第二次被抓?因为要再给他一点苦头吃,被押到刑场处决是什么滋味?卢员外几次从阎王殿捡命回来,从此对梁山又敬又畏死心塌地。

水浒的后半部分,文字大不如前,后人随便参一脚的地方很多,在流传过程中包括金圣叹这样的爱好者在内,后人擅自改动细节再伪托原作的现象屡见不鲜。

对于这个现象

借用本吧吧友有一篇“【跟着感觉走】小女子从水浒书名看《水浒》”精华评文(已被我顶至首页),其中的推测我觉得很合理:

“随着(水浒传)这本书广泛流传,越来越多人发现这本书有明暗两面。明朝对《水浒》,也常常出现争锋相对的观点,。。。。从双方争执的结果看,反对的人应该占了上风。。。。。我想会不会是出于挽救水浒?开始有人强调《水浒》的忠义思想,通过修改,尽量弱化它的反面信息,使水浒英雄明显披上了保境安民的忠君爱国思想政治光环,并于后来改名《忠义水浒传》。。。。不管怎样,如果这些人不给水浒加上忠义的光环,水浒可能真的保存不下来。”

——————对比水浒传的前后,的确能发现宗旨上的严重差异,从一开头的108魔星从伏魔殿被放出(魔星是什么,起码由着本性来无拘无束无所畏惧),却到最后结局走向变成了忠良遇害模式的传统版,人为地改造小说风格的痕迹很重。

不过,即使再怎么调整细节,元祖本里既定的结局想必后人也是不敢乱动的,战死江南的如张顺等不会改成活的,而活下来到最后并被交代结局的也不会被删。

根据小说原文,书中活下来的好汉结局都交代得很清晰,尤其每个人后来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职业都明白说出来,比如李俊,地点海外暹罗国、职业当国王;安道全,地点京城太医院、职业金紫医官;朱仝,地点保定府,职业节度使。也有的比较重要的人物不但交代地点和职业,连寿数都交代,比如武松,地点六和寺,职业是出家,寿数是八十余岁;阮小七,地点石碣村,职业渔夫,寿数六十余岁;关胜地点北京大名府,职业总管兵马,结局落马而死等等。

总之,诸位幸存者结局散布在容本的90回,94回,99回和100回,结局信息离不开以上三个方面的交代,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职业,活到几岁或者啥事死的,高级些的天字辈有的会三点全部交代,而最不重视的地子辈也至少要交代其中之一,可以自己去看。

唯独例外的就是燕青。

有人说,燕青下落不明,因为他是中途离开的,但是中途离开的萧让、乐和、安道全、武松等,下落可是明得很。

也有人说,燕青下落不明是因为他悄悄走的,可是李俊等三人也是悄悄走的,跑到在古人眼里几乎等于是天边的化外国,梁山这边一样是谁也不知道,书中大仙照样站在上帝视角点明他们的下落。燕青再跑怎么远,总不能比他们三个还远吧,难不成要跑到美利坚??

所以燕青的下落不明完全是反常的,尤其他也是书中笔墨较多的一个角色,他的那个离去的过程,没有人觉得突兀吗?

108将中的幸存者,不愿入朝为官的很多,但是每个人在问及理由的时候都很低调,李俊托病,武松托残疾,其他人则在收受官职之后找各种理由辞职回家,他们的行为显示出统一的特色:言语上不与大哥宋江的理念冲突,行动上充分低调,并不对他人尤其政府搞愤青式批判。

而燕青的做法,与水浒其他人的风格非常不和谐,疑心这一段属于后人画蛇添足,或者篡改。

且看燕青对卢俊义怎么说:

“主人岂不闻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未央宫前斩首。彭越醢为肉酱。英布弓弦药酒。主公,你可寻思,临祸到头难走。”

---------赤裸裸地抄袭史记桥段,更有套范蠡文种典故的嫌疑,纵观原作者前半部的文笔构思,这种浅俗到文化人一眼看穿的生搬硬套,用的实在丢脸。

且小乙哥还向宋江直接炫耀自己用徽宗钦赐的君王赦书,这符合他的性格吗?讽刺大哥二哥没有?如此显摆,想什么目的呢?

我觉得,这就是后人为了粉饰燕青弃主而逃的行为,而特地为他贴金的理由,因为燕青弃主自顾自离去的行为,与之前他誓死和主人共存亡的举动,太格格不入了。

但是后人补笔,由于文化素养和写作水平比不上原作者,所以嫁接的情节有突兀之嫌,尤其小乙哥一个市井出身,忽然说出一番史书里只有国士身份的人所言之理,与王熙凤吟古诗一样不合文化身份修养。

后人的后人也有所觉察这个不足,于是又有其他人在更后来的版本里将“五台山”一章再添加一个“双林镇燕青遇故”,杜撰出一个“许贯忠”(有人说这是罗贯中的影射),由这个许贯忠对燕青讲一番“兄长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自古道:‘雕乌尽,良弓藏。’”的大道理,给燕青后来的弃主理由添加一个出处,免得人们疑问为何读书人味道何其重也?

以下结论过于骇人听闻,请心灵脆弱者绕道行走:

为什么燕青没有像其他好汉那样交代下落?

因为修书者即使大着胆子粉饰一个让燕青退场的理由,也不敢乱添剧情凭空交代人物下落。

一个最大的可能,原书里的燕青根本不可能有以后下落!!他已经被杀死了!!

让我们看一下燕青与老卢告别时的最后几句话,有没有诡异之处:

只见浪子燕青,私自来劝主人卢俊义道:“小乙(省略邀老卢一同离开的若干字)。。。

。。。。。。。

卢俊义道:“你辞我待要那里去?”

燕青道:“也只在主公前后。”

卢俊义笑道:“原来也只恁地。看你到那里?”

燕青纳头拜了八拜。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迳不知投何处去了。

次日早晨,军人收得字纸一张,来报覆宋先锋。。。。。

月黑风高杀人夜,倘若这一晚有人神不知鬼不觉把燕青做掉后,再拿伪造好的字条第二天给宋江,大家团团找不到燕青,从此认定此人连夜潜逃不知所踪,结果有不同吗?

前几贴已经谈到在水浒流传的过程中,有人为保护水浒,有意通过修改强调《水浒》的忠义思想,尽量弱化它的反面信息,使水浒披上忠义光环。

如果这个修改者是知道原剧情的,那么出于对元祖本的敬畏,他会不会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语,既保留元祖本真实剧情在字里行间存在的可能,又可以暗诱读者朝着他希望的方向去理解?

“也只在主公前后”

卢俊义最后是被水银毒死了,燕青并未在老卢临终之际冲出来,再度抱住卢员外,放声大哭。老卢再喊一声“小乙莫不是和你魂魄相见”了了,那么这算什么在主公前后呢,难道前后的意思是暗示一个前死一个后死?

卢俊义笑道:“原来也只恁地。看你到那里?”

这句更有意思,隐隐透露出一种胸有成竹的味道,燕青既然把要走的信息透露给老卢,老卢焉有不追究之理?家奴如妾妇,背主而逃在封建社会是大逆不道,不要和我说卢俊义与燕青人权平等,那是现代社会的观念。按古人的规矩,卢俊义不同意,燕青根本就走不了。就算燕青那句也只在主公前后是缓兵之计,卢俊义这一晚也会盯得他什么地方也别想去。

于是乎,就只能“迳不知投何处去了”,一夜醒来这个人没有了,都不知道哪里去了?与其他好汉寥寥数语的后事交代相比,燕青的消失就是人间蒸发,只不过现代电影《人间蒸发》是假托死亡实则隐居,而此处的人间蒸发是假托隐居实则。。。。?!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从水浒其他好汉的文字交代看的出来,隐居无需假托,用上帝视角写出来就好,哪怕一句就足够圆满,可是这样简单的一句交代,后人就是不添,必然有它的原因。

深更半夜,小乙哥挑着一担金银珠宝,走到某个僻静之处,忽然身后出现一个黑影。。。。天亮之后,大地一片干净,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有人捡到一张纸条,连忙送给宋江,宋江只见上面写道:辱弟燕青百拜肯告。。。。。

从此不再有人追究,亦不再有人看见燕青。

凡事有果必有因,那么最有可能杀燕青的会是谁?又会是为了什么缘故杀他?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这句话概括的可不仅仅是王熙凤的命运,而是世间所有聪明过了头的人物。

人生在世,不算不行,算多了更不行。站在大地上,人就要和大地学厚道。

有时候算计得多了,把自己也绕进去了,甚至赔上了性命。

利用李师师帮忙找徽宗皇帝索要赦书这一节,就充分地说明了燕青是多么善于替自己打算!

皇帝还没来之前,燕青就早早地叮嘱李师师要这个“御笔赦书”。等见了皇帝之面,先是各种曲意逢迎,引得龙心大悦,趁机央皇帝赦免自己,徽宗口头答应还不行,一定要纸面文件,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大哭”(这个大哭不禁让人质疑他当年抱住卢俊义的“大哭”,真心耶?假戏耶?)。见哭也不奏效,皇上还是不肯写,燕青便对李师师“以目送情”,利用李师师吹枕边风给皇帝压力,最后终于如愿以偿成功地拿到了皇帝的亲笔赦书-------------这整个过程的的好手段,半点自尊不要,纯属死乞白赖,如果是为梁山事业讨出路还好说,但是这一番忙乎,其实为的只是一张写了“燕青”名字的赦书。

倒是接下来的为梁山泊的请命,在皇帝面前完全没有费什么周章。

从这份赦书的到手过程,可以看出燕青某些才能和高俅有的一拼,善于奉迎领导讨欢心,让上级按照自己的意图办事,公干的时候也不忘为自己谋私利,确实有当大奸臣的资质。

只是,燕青有没有这份志向凌驾于其他人之上呢?

首先,他为什么那么迫切的要一份赦书?

皇帝口头赦免还不算,还一定要纸面文件。

要知道,燕青在梁山上不是贼首,只是三十六天罡的最末,得多严厉的制裁才能将前面三十五个都砍完了轮到他?才轮到这份赦书发挥作用?

再看这份赦书的内容:神霄玉府真主宣和羽士虚靖道君皇帝,特赦燕青本身一应无罪,诸司不许拿问。

------这份赦书不是针对具体事件的赦免,而是燕青无论干了什么,都算“无罪”,谁也不得拿问。

尤其重要的是,它没有作废期限,既可以赦免燕青过去已经犯的罪行,也可以赦免燕青将来犯的罪行,燕青可以凭着它在世间一切大胆妄为。

这,难道不可怕吗?

所以,如果有一方势力想要结束燕青的生命,既然不能通过官方正式的法律程序,不能加罪名逮捕,那就只有暗杀一途。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p/3381226413原帖里还分析了很多燕青相关,说的多少有些道理,题主有兴趣可以看看。

说法一

何仙姑,零陵郡人(今湖南永州)。相传年十四五梦神人教食云母粉,身轻不死。景龙中白日飞升。世谓之何仙姑,俗传为八仙之一。

关于她的故乡,除广东增城说之外,还有广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种说法。说法的不一,大概是因为历史上本无此人。

另有一说是: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生于武则天朝某年二月初七。父亲开豆腐坊,她自幼做父亲的帮手。十三四岁时到野外游玩,遇见了云游的铁拐李、吕洞宾和张果老,三位神仙给她吃了仙桃、仙枣和云母片,从此她再也不觉饥饿,并能预卜未来,知人祸福。乡亲们为她盖了一座小楼,要她住在那里,人们常来这里请她算命。渐渐地,何秀姑的名字变成了何仙姑。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十六岁时梦见仙人教他:「吃云母粉,可以轻身而且长生不死。」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云母,发誓不嫁,经常来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飞。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带回一些山果给她的母亲吃。后逐渐不吃五谷,武则天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踪。之后白日生仙。唐天宝九年,出现在麻姑坛中,站立在五朵云中,其后,又出现在广州的小石楼。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狄青早年在争南侬时路过永州,听说何仙姑能预知吉凶,便特地去询问战争的结果,何仙姑说:「公不必见贼,贼败且走。」开始狄青不信,后来宋军先锋与南侬智高的兵交战,不机回合,智高战败并逃入大理国。

何仙姑经常手持荷花。

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就一定对“八仙”的说法不会陌生,所谓“八仙”是指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八位仙人,他们都是凡人出身,苦修积善才修练成仙。八仙之中有一位唯一的女性,就是何仙姑,她在八仙中好似万绿丛中仅有的一点红,因而也就格外地引人注目。

何仙姑原名何琼,唐高宗开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当地人说,在何琼出世的那天,一团鲜艳祥瑞的紫气笼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鹤在紫气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只硕壮的梅花鹿驮着一个扎小辫、身系红肚兜的女童飞奔闯入何家,就在这时何母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提起何琼的家乡零陵,可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据《史记》记载:“舜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先圣舜帝就葬在零陵的九巍山。零陵城正位于潇、湘二水汇合的地方,北望南岳衡山,南依巍巍五岭,是楚粤之门户。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山上盛产五色云母石,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药;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称为云母溪,何琼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喝云母水长大的何琼,出落得美丽灵秀,她自小就喜欢一人在云母溪边嬉戏漫游。十四岁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询问了一些当地山水的情况,何琼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兴,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鲜灵灵的蟠桃送给何琼,何琼接过,谢了谢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着她吃完,满脸笑容地点点头,转身就不见了。回家后,何琼一连几天都不感饥饿,因而也就不想吃东西,精神却比以往更旺盛,一个月之后,何琼又在云母溪边遇菱到了那位老翁,这次老翁把她带到云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样服食云母。何琼按照他的话,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渐渐感觉到自己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此外,她还能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的百姓治疗各种疾病,且能预测人事,因此周围的人都称她是“何仙姑。”

何琼得道成仙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最后竟传到京城皇官武则天耳中。

当时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却把持着朝廷实权。武则天自小受母亲的影响信仰佛教,及至作了皇后,她又极力在宫内和全国上下推崇佛教,想以此压倒李唐王朝所尊奉的道教势头,并利用某些佛经作为她篡位称帝的理论根据。佛教“法相宗”宣扬“二空”,就是说要把自我与万物都看成是空泛虚无的,这样才能达到宇宙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高渺境界;通俗他说,就是用心感悟,作到物我两忘,那么就能白昼飞升、腾云驾雾、长生不老了。武则天对这一点十分信服,当她听说零陵地方出了一个何仙姑,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自由往来于山岳之巅,感到十分有兴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视,并赐予何仙姑一袭朝霞服。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兴致勃勃地穿戴起来,周围的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瞻,只见何仙姑身上霞光万道,煜煜夺目,好像神仙下凡;乡亲们见状大惊,不由自主地齐齐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顶礼膜拜。何仙姑心中颇感自得,然而她母亲却大感恐慌,心想:“这样的女儿,谁家还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岁时,她母亲急急地请媒人为她择婿,虽然何仙姑出落得鲜花一样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没有谁家敢娶。何母忧心忡忡,何仙姑自己却若无其事,整天里出于山野乡村,忙着给人采药治病,过得十分充实。

一天,何仙姑进入云母山密林深处采药,遇到两位神奇的人,他们中有一个瘸腿的老汉,手拄铁拐,身背硕大的酒葫芦,衣着褴楼,形似乞丐;另一个着一身整洁的蓝布衫,手持药锄,肩背药筐,神态甚是俊逸。这两人在何仙姑前面不远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竟腾空而去,倏忽不见踪影,这两人乃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采和。何仙姑留意着他们的样子,念叨着偷学的口诀,想居然也能够象他们一样,凌风驾云,飞越山谷。从此后,她常常一人悄悄来到深山中修练,身法愈来愈熟练,也越来越能飞得远。她利用这种功夫时常飞到遥远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带回一些奇异的山果给家人品尝,家人吃了觉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但终究不知是何种果实。

见她每日早出晚归,何母心生疑虑,盘问她到何处去干何事了,何仙姑拗不过母亲,就说每日往名山仙境与仙佛谈论佛道去了。渐渐地,何仙姑通晓佛道的消息又传开了,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前往零陵,备妥銮舆,召请何仙姑前往东都洛阳论佛道。众官员与何仙姑一同跋山涉水来到洛阳城外,在等船渡洛水时,众人突然不见了何仙姑的踪影,使臣大起恐慌,连忙命人四处寻找,却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众人吓得坐在洛河边发呆,薄暮时分,何仙姑翩然凌空而降,不急不忙地告诉使者:“我已前往禁宫见过了天后,你们可以回朝复命了。”

使臣将信将疑地回到洛阳宫中,一打听,果然何仙姑当天来拜见过武后,并和她在宫中作了半日长谈,使臣们为之惊讶不已。

据说何仙姑在宫中与武后大谈长生不老之术,她劝说武后,要长寿首先要做到寡欲,摒绝声色,看破名利;其次则要多行善事,须扼制酷刑,严禁诬枉,施行仁政,修德积福。同时她还论及治国安邦之道,务必要亲贤臣远小人,万万不可以以异姓人为皇嗣。她所言及的内容,竟是对武后十分有针对性的。

武后是个聪明人,何仙姑一番入情入理的话,她听在心里后,也渐渐地付诸行动,不久,来俊臣等一班酷吏受法一遭诛;接着重用贤臣狄仁杰:至于皇嗣一事,武后本想立侄几武承嗣为太子,在狄仁杰的忠谏下,她遵循了问仙姑的告诫放弃了立异姓的初衷。至于清心寡欲、摒绝场色、看破名利等项,已经沉溺于情欲和权欲之中的武则天却始终无法做到,所谓到了迷途难返的地步。

武则天为了酬谢何仙姑的一番美意,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凤凰台,建造了一座雄伟的会仙馆,作为何仙姑讲道弘法之处。何仙姑在讲道之余,常坐在馆前的石阶上,剥食一种圆形的仙果,并随手将果核四下抛去,后来,会仙馆的四周长出一株株荔枝树,这些树上结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绿的青皮荔枝,人们称为“凤凰台上,荔枝挂绿”。

何仙姑还题了一首“凤凰台”的诗:

凤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云芽;

笑煞狂徒无主张,更从何处觅丹砂。

这首诗表面是写凤凰台,实际上诗里晴藏着服食求道的真谛服食云母的方法。人们从何仙姑服食修炼的特点,说她是道教信徒;也有人根据她讲道说法的思想内容,把她归于佛教弟子,实际上,何仙姑可以说亦道亦佛,又非道非佛的人物。本身已臻天人合一的境界·凡间的佛道岂能框定她!

一天,何仙姑突然灵感顿至,写下了一道“题麻姑峰”的诗:

麻姑笑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

飞去沧州弄明月,倒骑黄鹤听吹箫。

这首充满仙韵的诗似乎暗含着某种预兆。果然,唐中宗景龙元年的某一天,二十六岁的何仙姑坐在凤凰台上,仰望着苍远的天空出神,忽然看见铁拐李站在远处的云端、舞动着他的铁拐,似乎是在招呼她。不知不觉中,何仙姑的身体象彩凤一般冉冉升起,凌空而上,追随着铁拐李而去。她脚上的一只珠鞋这时掉落在地上,第二天,珠鞋坠落的地方忽然出现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阵阵异香扑鼻,四周井栏,形状恰似一只弓鞋的模样,当地的人们在井旁建了一座何仙姑庙,日日香火鼎盛,因为那水井里的水,不但清凉解渴,而且能治愈各种滴疾,因而为远近人们津津乐道。

何仙姑白日飞升,得道成仙,从而成为八仙中唯一的红粉,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局面。成仙后的何仙姑念念不忘人间的疾苦,经常在南方一带行云布雨、消除疫灾、解救苦难,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帮助,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祷,她就能象“及时雨”一样赶到,给予人们以神奇的力量。

唐玄宗天宝九年,距离何仙姑成仙已经三十多年了,一天大雨过后,碧空如洗,零陵地方的人们都看到一朵五彩祥云悠然飘过,何仙姑身着朝霞服站立云端,正当人们跪地膜拜之际,一束黄绫由空中飘落到凤凰台上,上面写着这样的诗句:

云母溪畔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

玉箫吹过黄龙洞,勿引长度跨鹤来。

寄语张家与李家,体将尘事闹闲情;

蓬莱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

已趁神仙入紫薇,水乡回首尚迟迟;

千年留取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

诗中有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也有对乡人的殷殷叮咛,更有对神仙生涯幽寂情怀的剖白,劝导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真是“人人都说神仙好,谁知神仙有烦恼,劝君惜取凡人时,莫待时光空自消!”

说法二

何仙姑,唐广州增城何泰之女。相传年十四五梦神人教食云母粉,身轻不死。景龙中白日飞升。世谓之何仙姑,俗传为八仙之一。

关于她的故乡,除广东增城说之外,还有广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种说法。说法的不一,大概是因为历史上本无此人。

另有一说是: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生于武则天朝某年二月初七。父亲开豆腐坊,她自幼做父亲的帮手。十三四岁时到野外游玩,遇见了云游的铁拐李、吕洞宾和张果老,三位神仙给她吃了仙桃、仙枣和云母片,从此她再也不觉饥饿,并能预卜未来,知人祸福。乡亲们为她盖了一座小楼,要她住在那里,人们常来这里请她算命。渐渐地,何秀姑的名字变成了何仙姑。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十六岁时梦见仙人教他:「吃云母粉,可以轻身而且长生不死。」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云母,发誓不嫁,经常来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飞。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带回一些山果给她的母亲吃。后逐渐不吃五谷,武则天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踪。之后白日生仙。唐天宝九年,出现在麻姑坛中,站立在五朵云中,其后,又出现在广州的小石楼。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狄青早年在争南侬时路过永州,听说何仙姑能预知吉凶,便特地去询问战争的结果,何仙姑说:「公不必见贼,贼败且走。」开始狄青不信,后来宋军先锋与南侬智高的兵交战,不机回合,智高战败并逃入大理国。

关于沧州算命最厉害大师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醒来 0 4 月全食 超级月亮 错过今晚等7年 上海一天早知道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