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上海市有哪些名人故居,以及杨浦八字是哪些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上海市有哪些名人故居上海有哪些地名上海市有哪些名人故居周恩来故居思南路上,沿马路东侧的73号(原马思南路107号宋庆龄故居淮海中路1843号何应钦宅淮海中路(霞飞路)1634号。蔡元培故居华山路303弄16号蒋介石故居东平路9号席家花园东平路1号陈毅市长故居汾阳路(毕勋路)79号汪精卫旧居建国西路(福履理路)570号马歇尔公馆太原路(台拉斯脱路)160号杜月笙的杜公馆东湖路(杜美路)70号东平路(贾尔业爱路)11号宋子文的私宅东平路(贾尔业爱路)11号陈毅市长故居余庆路(爱棠路)190号孙中山故居莫利爱路(后译莫利哀路)29号(今香山路7号)。鲁迅故居位于上海市山阴路132弄9号陈云故居青浦练塘镇梅兰芳故居马斯南路121号(今思南路87号)张闻天故居浦东新区施湾乡邓三村张家宅张爱玲故居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聂耳故居公平路185弄86号。其他文人:沙汀旧居著名作家位于秦关路44弄13号。内山完造千爱里旧居位于山阴路2弄3号,为建于二十年代的坐北朝南的呈半圆形的三层内山完造(1885—1959),内山书店老板,日本冈山人。1931年—1942年,内山完造居住于此。郭沫若溧阳路旧居位于溧阳路1269号,为坐北朝南二层楼旧式花园洋房。建筑面积406平方米。郭沫若(1892—1978),新文化运动巨匠之一,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1946年5月—1947年11月,郭沫若居住于此。郭沫若多伦路旧居位于多伦路201弄89号,为坐东朝西二层楼房。面积62平方米。茅盾山阴路132弄旧居位于山阴路132弄6号,为坐北朝南、红砖红瓦、三层砖木结构建筑。整幢建筑面积171平方米。茅盾(1896—1981),现代文学巨匠之一,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1946年5月—1947年12月,茅盾居住于此。胡蝶旧居位于四川北路1906弄(余庆坊)52号,为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建筑面积246平方米。胡蝶(1908—1989),乳名宝娟,原名胡瑞华。祖籍广东鹤山。 1924年—1932年,胡蝶居住于此。在此期间,胡蝶成功出演了《秋扇怨》、《电影女明星》、《铁扇公主》等影片,并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丁玲旧居位于昆山花园路7号,为三楼带部分四楼连接式红砖洋房。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33年2月—5月,丁玲居住于此。秋瑾旧居遗址位于四川北路1515弄(厚德里)91号。秋瑾(1877—1907),浙江绍兴人,别署鉴湖女侠。 1906年9月—1907年,秋瑾居住于此。叶圣陶景云里旧居位于横浜路35弄(景云里)11号,为坐北朝南三层楼石库门房。建筑面积86.6平方米。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常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 1927年5月—1932年,叶圣陶居住于此。冯雪峰拉摩斯公寓旧居位于四川北路2099号,为英国人拉摩斯所建的钢筋混凝土四层建筑。冯学峰(1903—1976),浙江义乌人,原名冯福春。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作家和诗人、鲁迅研究专家。中国革命文学奠基人之一,左联党团书记。 1930年5月—1933年6月,冯雪峰居住于此。
上海有哪些地名关于上海名称的由来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取自《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这句话;另一种说法认为由于当时有上海浦和下海浦等水道而得此名。
.
但是无论哪一种说法,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上海之称始于宋代,而且上海之名也最早出现在北宋郏亶之的《水利书》中。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28年设置上海特别市,两年后改称上海市,一直到现在。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当年上海的标志——国际饭店,右边是人民公园
看国际饭店当年鹤立鸡群的高度,
不说你们也能看出是什么年代了吧
直至今日,上海有很多地区依旧沿用着那些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地名,有些地方一直伫立至今,而有些已经不复存在了,仅仅只留下一个名称。爹爹姆妈那辈,看到这些地名倍感亲切,但问问如今的小年青,好些都只能摇摇头,像是连听都没听过。
十六铺
1982年建造的十六铺新客运站
十六铺位于南市区东北部,泛指东门路两侧以及附近地区。清末,上海城厢内外共分16个铺,此处为第十六铺,故名。旧时,沿江地带的商业主要集中在大东门、小南门一带。民国初年逐渐北移至十六铺一带,沿浦码头都是批发商的库房,东门路、方浜东路附近银楼、皮货、海味、地货、棉布、药材等商号集中。今仍保护繁荣景象,各类商店齐全,设有集市贸易市场和副食品交易市场。沿江有十六铺客运站、东门路轮渡站、大达码头。
八仙桥
八仙桥位于黄浦、卢湾区境,泛指金陵中路、龙门路交会处附近地区。相传该处原有北八仙桥、老八仙桥、中八仙桥、南八仙桥、石八仙桥、木八仙桥,因名。19世纪末建华洋菜场起,饭馆、旅社、百货、服装、鞋帽、银楼等商店竞相出现。后由于大世界区片的兴起,融合了八仙桥区片部分地区,也使八仙桥区片范围缩小。
八埭头
八埭头区域是杨树浦工业带的最早工业园区
位于杨浦区西南部,平凉路、通北路交会处附近一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韬朋路(今通北路),光绪三十二年建华盛路(今许昌路),光绪三十四年在韬朋路建八墚砖木结构里弄房屋后,始有八埭头之称。民国元年(1912年)后,福禄街、扬州路、汾州路、新康里、同兴坊等道路和里弄相继建成,百货、南货、鞋帽、绸布、贳器、五金、杂货等商店以及当铺、肉摊、茶馆、豆腐店、糟坊、菜场等先后开设,发展到抗日战争前夕,八埭头一带已形成人烟稠密,主要道路两侧商店毗接的闹市。现八埭头大致范围,东近许昌路,西近景星路,南近杨树浦路,是区内一处以旧式里弄房为主的居住区。以平凉菜场为中心,形成区内一处主要的商业网点,有银行、邮局、书店、电影院、个体户小商场、农副产品贸易市场。
九亩地
位于南市区西北部,露香园路、大境路交会处附近一带。原为顾氏露香园的一部分,露香园荒废后,园内的青莲座改为青莲庵。清嘉庆年间,青莲庵左前避为小演武场,占地约九亩,俗称九亩地。历经数度变迁,九亩地范围扩展到东至旧仓街,南至上海市实验小学,西至青莲街,北至高墩街。主要为居民区,旧式住房密集。有著名的上海市实验小学。
三角地
位于虹口区南部。泛指以汉阳洛、峨嵋路和塘沽路之间的三角地菜场为中心,包括附近的南浔路、闵行路和吴淞路一带。清光绪十六年(1891),即有肩挑蔬菜的小贩在此设摊,形成菜市。民国4年(1915)建为室内菜场。嗣后,汉阳路、塘沽路上开设百货、绸布、服装、五金、医药、油粮、南北货、烟糖、食品、水果、日用杂品和饮食等商店,形成商业网点。附近有职工业余大学、中小学及圣心堂。现三角地菜场正在改建为高层建筑。
大世界
1980年代的上海大世界
位于黄浦区南部,泛指延安东路与西藏中、南路交口处一带。民国6年(1917年)在此建成当时远东最大的游乐场大世界,故地境习称大世界。此后小型剧场、舞厅、书场、饮食店、粮果店、百货店、绸缎布匹店、酒楼、旅馆竞相开设。民国16年(1927),英商电车又在大世界附近与法商电车接轨,更促进这一地区的繁荣。抗日战争初期,闸北、虹口及市郊居民纷纷来此避难,使附近人口稠密。现大世界区片商业繁荣,商店毗接,一些著名的商店多冠有大世界之名,更提高大世界的知名度。大世界也是上海市交通繁忙的地段之一,车辆、人流络绎不断,建有人行天桥。
大自鸣钟
80年代长寿路大自鸣钟地区街景
在普陀区东南部,长寿路和西康路交会处一带。20世纪初,随着沪西工业发展,居民聚居,道路两侧商肆日增,形成闹市。民国15年(1926年),在附近兴办十多家棉纺厂的日商内外棉株式会社,于两路交会处中心为已故董事长川村利兵卫,建顶嵌时钟的塔式纪念碑一座,这一带遂习称沪西大自鸣钟。钟塔已于1958年为改善交通而拆除,但名称仍被沿用。是区境的商业中心,有商店二百余家。也是车辆繁忙、人流拥挤的交通中心之一。
大柏树
位于市区东北部,地跨虹口、杨浦2区境。泛指邯郸路、曲阳路、中山北一路、水电路、逸仙路交会处附近一带。该地原名薛家塘,是一个三岔路口,俗称三角场,后形成五岔路口,俗又称为小五角场。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此悬牌,名“大八辻”,里人读为“大八字”、“大八寺”。1988年改称今名。现有工厂、商店、学校、居民新村、商用大楼。是市中心区通往五角场、江湾镇、宝山区的交通要道,客货车频繁。
文章分享结束,上海市有哪些名人故居和杨浦八字是哪些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