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精选资讯 > 文章页面

浙江的著名桥梁有哪些(浙江十大桥)

从跨越天堑到筑城铸魂 红桥精神 托举汉阳强起来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浙江的著名桥梁有哪些,浙江八字桥风水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有关桥的知识!!!浙江的著名桥梁有哪些有关桥的知识!!!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

桥梁文化与社会文明

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若从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故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说明桥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伸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

特点:

1.地域性

2.种类多样

3.多功能

4.群众公益性

桥的种类:

1.(按材料分)木、石、砖、竹、藤、铁、盐、冰桥,艺术品类-纸桥

2.(按结构及外观分)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四种基本类型

其他造型:

飞阁和栈道、渠道桥和纤道桥,以及曲桥、鱼沼飞梁和风水桥。

桥的艺术和文学:

山水自然美,向为我国文学家和艺术家情有独钟。正如明代大艺术家董昌其所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为诗为境。”桥,是架设于山水之间的建筑物,它长期屹立于大自然之中,也就成为点缀和美化大自然的一员。有山有水自然也就会有桥,桥梁本身也是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桥梁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等,原来就摇曳着艺术的风采。故英国李约瑟先生说:“没有中国桥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

我国桥梁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造型风格和装饰工艺。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曲线柔和、韵律协调和雄伟壮观上。而江南水乡的一些小梁细桥,则更使人联想到“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桥梁装饰,在我国总的来说不算很发达,主要体现在石构桥梁中,其部位大致在人们易于驻足观瞻的地方。如常见的有螭龙、凤、狮、象、犀牛,并间有兔、猴、马、狗、云朵、莲花、芳草等图案。也有少数浮雕的河神像、武士像和人物故事形象。如河北赵县永通桥山花墙上浮雕的河神头像,赵州桥栏板上浮雕的螭龙和望柱上的狮首像,北京卢沟桥望柱上的石狮子等等。这些石雕,工艺精细,并往往还与民间风情、神话传说有密切的联系。如治水的蛟龙,分水的犀,降伏水怪的神兽等,从而形成我国桥梁艺术的独特风格。

◎我国“桥之最”: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桥是河北赵县赵州桥(或小商桥)。赵州桥隋朝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年)建。

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江苏苏州宝带桥。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始建。

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是广州潮州广济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仅有的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

◎我国十大名桥

(1)卢沟桥(2)广济桥(3)五亭桥(4)赵州桥(5)安平桥(6)十字桥(7)风雨桥(8)铁索桥(9)五音桥(10)宝带桥

歇后语:

半夜过独木桥——步步小心

白娘子突断桥——想起旧情来

背媳妇过独木桥——又惊又喜

笨驴子过桥——步步难

踩着高跷过独木桥——艺高人胆大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早在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公元前三百多年建于陕西省蓝田县蓝峪水上的蓝桥,就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的一个代表。《诗经·大雅·大明》第一次记叙周文王娶妻,在渭河上造了座专供帝王使用的浮桥。长江、黄河上曾设过近二十座浮桥。第一座黄河浮桥建于公元前541年临晋关附近,是秦景公的母弟后子,怕被景公杀害,乘车逃奔晋国途中所建。第一座长江浮桥是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建造的,桥址在宜昌至宜都之间的江上。

吊桥首创于我国,吊索由藤索、竹索发展到铁链。在唐朝中期,就有了铁链吊桥,比西方早八百年以上。拱桥始建于东汉中期,其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为世界少有。

灞桥、洛阳桥、安平桥、虎渡桥、绍兴八字桥、阴平桥、程阳桥等是木、石梁桥的代表。西安灞桥建于汉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桥,它用四段圆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间还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组成一座轻型桥墩,墩台上加木梁并铺设灰土石板桥面。是石柱墩的首创者。

“闽中桥梁甲天下”是宋朝(特别是南宋)闽中地区大量建造石梁桥的真实写照。南宋一百五十年中,建成七十余座石梁桥,其中五公里以上的长桥就有四五座。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宋绍兴八年到二十一年(1138—1151)建造,长约2.5公里,故又名五里桥,用花岗石砌筑,为我国现存最长古桥。1240年建成的虎渡桥(又名江东桥),它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二百余吨,即使在今天要开采、运输、架设这样的石梁,也是十分困难的。1979年5月,我国有关部门发现现存最古老的石梁桥——晋江县大桥和小桥,这两座桥均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绍兴八字桥是座宋代城市石梁桥,布局十分巧妙,既保证了水陆交通,在建造中又不拆房屋,不改街道。程阳桥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的木梁桥,建于1916年,全长64.4米,分四个桥孔,每孔净跨12.2米,宽3.4米,高16米。五个桥墩之上各有民族形式的宝塔型、宫殿型桥亭,桥亭檐层层而上,如翼欲飞,宏伟壮观。整座桥梁建筑不用一颗铁钉或其他铁件,均采用榫槽结合或竹木梢钉,但结构联系却十分牢固。程阳桥精湛的建桥技术充分显示我国侗族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川灌县的珠浦桥是竹索桥的代表,它位于著名的都江堰口,横跨岷江的内外两桥,长340米,8孔,最大一孔跨径为61米,它的24根粗5寸的竹索由细竹篾编织而成,桥的两端和中间石室中,安放绞竹索和木绞车等设备,桥始建于宋代以前,历代时毁时修。泸定县的大渡河铁索桥建成于1706年4月,净跨100米,净宽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用了13根铁链9根底索承重,两边各放二根作为扶手缆。每根铁链平均由890个扁环扣联而成,重约一吨半。1935年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它在国际桥梁展览活动中多次展出。据调查,跨径不小于泸定桥的铁链桥或铁眼杆桥,在四川、云南山区不止一座。由于它结构简单、用料节约,当地人民又有世代相传的建造经验,因此解放后这种桥型不仅没有淘汰,还有所发展。

赵州桥、宝带桥、卢沟桥、枫桥以及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十七孔桥等都是拱桥的杰出的代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余年后才采用弓形拱。

解放后,桥梁建筑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达到了先进的水平。

2.桥梁审美观(樊凡)

桥梁主要用于交通负荷、跨越障碍,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桥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如果是一座不堪使用的危桥,摇摇欲坠,也就没有什么美可谈了。因此,桥梁结构的造型应表现出有力量、稳定、连续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显示功能的保证性。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们的美感。对于不同用途的桥梁,如园林、城市、公路、铁路桥梁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其结构及各项附属设施的造型都应准确鲜明地表现出符合使用要求,并能恰如其分。这也就是一种美的因素。就所有桥梁而论,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鉴赏要求在其重要性上,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它随着建桥目的和建桥环境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并通过造型表现出来为人们所理解。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桥和繁华城市中的园林桥应当各自“量体裁衣”地选择适合的型式。

正确的桥梁审美观是功能、技术、经济与美观融合一体,共同作用,美寓其中。

3.桥梁美十则(樊凡)

关于桥梁美,很多人早就关心了,并提出过很多设想和措施,关于桥梁美的形态规律、审美标准等等,从一些文献资料中披露出其看法、分类多不一致,可以说是众说纷纭。现参考这些资料,并结合我国桥梁工程中习用的一些原则,以简单明了的形式拟以下桥梁美十则,并列举桥例分别论述。这十则是:1.环境的协调;2.主从与对称;3.韵律;4.均衡与稳定;5.统一;6.比例与尺度;7.连续与明暗搭配;8.力线明快;9.色彩;10.风格。这些法则也可以说是达到“协调”的法则。

4.桥名谈往(茅以升)

万物皆有名,有的还要有专名,就像人有名字一样。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国近代桥梁,受了西方影响,题名时,总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使人一望而知,就行了。铁路公路上,更是用里程标记作名字,如同某某路上的“345,678公里桥”,那才真是确切不移的。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使人见了,不由地发生情感,念念不忘。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影响,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桥的“身价”,也因此而抬高。一座桥出了名,它的名字还会跟着多起来,除了正名,还有俗名、别名等等,就像人名,除了学名,还有别号、小字等等。有的是在民间自然而然地逐渐形成的,有的却是文人学士,要借此而为自己题名的。总之,桥成就要题名,成为风气,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特色。

桥的题名,字不在多,如同人名一样,一般都是两个字,有时只有一个字。就只这一两个字,而能显示出桥的特征,正是我国文字的妙用。这是由于我国历史上的典故多和文学里的成语丰富的缘故。文史里的财富,大为桥名增光。然而桥多了,关于它的典故和成语也反过来为文史服务。比如,《史记》里“信如尾生”一辞来自桥的典故,《阿房宫赋》里,“长桥卧波”一辞来自桥的成语。桥的名字题得好,它对文史就可有贡献了。桥名的重要,有如此者。

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学的丰富,它也许是世界无双的。先谈单名。较著名的有:“蓝桥”,在陕西蓝田县蓝溪上,“传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云英处”;“枫桥”在苏州,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断桥”在杭州西湖,唐张祜诗:“断桥荒藓合”,明朝莫仲有《断桥残雪》词等。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其中有的以材料为名,如“石桥”,梁简文帝即有《石桥》诗:“写虹便欲饮,图星逼似真”;“铁桥”,明朝吴兆元有《渡铁桥》诗:“宝筏群生渡,金绳八道开”;“竹桥”,杜甫有《观造竹桥》诗等。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江桥”,唐杜甫诗:“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野桥”,唐刘长卿诗:“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等。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斜桥”,宋朝欧阳修诗:“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画桥”,宋朝范与求诗:“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朱桥”,唐朝郑谷诗:“朱桥直抵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天桥”,山西太原保德州及云南大理都有,大理的“下断上连,石梁跨之,两岩激水溅珠,宛如梅绽,人呼为不谢梅”等。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桂林的有“花桥烟雨”之称;“柳桥”,在杭州西湖,宋周邦彦词:“水涨鱼天拍柳桥”等。有的比较特殊,如“草桥”,在北京右安门外;“席桥”,在山东东平县,“相传宋真宗东封泰山,车驾经行,以席铺藉”;“瓜桥”,浙江富阳县,“世传孙钟设瓜于此桥”;“鸭桥”在陕西陕城。“金桥”在山西上党,唐潘炎有《金桥赋》。更有事涉怪诞的,如“暗桥”,在安徽建平县,“旧传伍员奔吴,避于山中,追者至此,云气护之,员及桥而天暗”;“鬼桥”,《初学记》“上方有鬼桥”;“赤桥”,在山西太原晋水北渠上,“宋太宗凿卧龙山,血出成河,因更今名”等。

桥名用两个字是最普遍而又标准化的,单名的桥已经不少,双名的更是多得多。试思每桥皆有名,在我们古老的大国,该有多少桥名啊!然而在这成千上万的单名和双名中,重复的究竟不多,如果把这所有的桥名都搜集起来,编成一部《中国桥名录》,该是够洋洋大观的了。

现在再来举一些双名的例,说明桥名的丰富多彩。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表扬”。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的,如“安济桥”,即“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河上,一名“大石桥”,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万安桥”,即“洛阳桥”,在福建泉州,为渡海用,“去舟而徒,易危以安,民莫不利。”“灭渡桥”,在江苏吴县,桥成“南北往来者踊跃称庆,名灭渡,志平横暴也。”“安平桥”,在福建晋江,建成于宋绍兴二十二年,全长2070米,俗名“五里桥”,旧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传说。其次是表扬造桥人物的,如“绩麻桥”,在湖北孝感县,“世传居民女绩麻所建”;“夫妇桥”,即四川灌县竹索桥,清何先德造,未完,其妻续成之;“葛镜桥”,在贵州平越,明万历间葛镜建,“屡为水决,三建乃成,靡金巨万,悉罄家资”。

第二章是“纪事”,记载有关桥的流传下来的故事。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唐陆肱有《万里桥赋》,宋吕大防有《万里桥》诗,杜甫诗:“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唐张籍诗:“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宋苏轼诗:“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宋陆游诗:“雕鞍送客双流驿,银烛看花万里桥”。“马桥”,即“升仙桥”,在四川成都北,西汉司马相如不甘贫贱,立志做官,“尝题柱云,大丈夫不乘马车,不复过此桥”,唐岑参有《升仙桥》诗:“及乘马车,却从桥上归”,宋京镗有《马桥记》云:“兹建桥以马名,自是长卿之遗踪亦不泯矣。”“兰亭桥”,在浙江绍兴,“晋王右军修禊处,桥下细石浅濑(lài赖),水声昼夜不绝”。“洗耳桥”,在河南汝州,相传尧要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自命清高,认为听了这话污了自己的耳朵,此桥所在“即许由洗耳处”。“虎渡桥”,在福建漳州,亦名江东桥,“江南桥梁,虎渡第一,昔欲修桥,有虎负子渡江,息于中流……乃因垒址为桥”。“宵市桥”,在江苏扬州,即“小市桥”,“相传隋炀帝时于此开夜市”。

第三章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唐王之涣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明葛一龙词:“桥上飞花桥下水,断肠人是过桥人。”“思乡桥”,在河北丰润,“宋徽宗北辕过桥,驻马四顾,泫然曰,吾过此向大漠,安得似此水还乡矣……人乃谓思乡桥也”。“至喜桥”,在四川广安,“昔欧阳修自吴入蜀,喜路险至此始平”。“情尽桥”,在四川简阳,唐雍陶《题情尽桥》诗有序云:“阳安送客至情尽桥,问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忘恩桥”,在陕西西安,“中官初入选,进东华门,门内有桥曰皇恩桥……俗呼曰忘恩桥,以中官既富贵,必仇所生,盖耻之也”。

第四章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春波桥”,在浙江绍兴,贺知章诗云:“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故取此名桥。“海棠桥”,在湖北黄州,“宋时桥侧海棠丛开,秦观尝醉卧于此,明日题其柱”。“胭脂桥”,在江西饶州,鄱阳王萧俨生活奢华,宅中宫人,洗胭脂水流出,把桥下水都染红了,故名。“月样桥”,在山东青州,“采石凝结如天成”。“绿杨桥”,在湖北蕲水,“因东坡醉卧桥上,有‘解鞍欹枕绿杨桥’之句,遂名”。按苏轼《西江月》词自序云:“春夜行蕲水中……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书此语桥柱上”,即是桥也。

第五章是“神异”,把神仙和桥梁联系起来,大多与道教有关。如“圣女桥”,在陕西白水,传说为三神女一夜成之。“白鹤桥”,在江苏句容,“汉永元间茅氏兄弟三人,乘鹤至此,有白鹤桥,大茅君驾白鹤会群仙处”。“集仙桥”,在江西安福,“相传居人夜闻桥上仙乐缭绕,旦往视之,惟见书吕洞宾字于桥柱”。“乘鱼桥”,在江苏苏州,“昔琴高乘鲤升仙之地”。“照影桥”,在湖北石首,“相传有仙人于此照影”。

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少。三字桥名中著名的有二十四桥,在江苏扬州。唐杜牧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的“二十四桥”,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云是二十四座桥,并列举其名,但据南宋姜白石的《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则又似一座桥。后来清朝梁章巨在《浪迹丛谈》中更提到在孟毓森所居宅旁之桥上,有“二十四桥”的题名榜,可见“二十四”已成为一座桥的专名。不过这种用数目字当专名的桥,并无他例,有的只是以数为序而已,如杜甫诗“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四字或以上的如“旧浣花桥”、“杨柳河桥”、“德阳王桥”(以上均在成都)、“新学前桥”、“建富木桥”(以上均在南昌)、“新饭店石桥”(四川温江县)等等,有的是地名或人名关系,其余都是把单名或双名的桥加以解释,并非完整的专名。因此,中国桥名,基本上只有单名和双名两种,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余就无几了。

但是,我国古桥并非个个都有专名。有的本来并无名称,后来有人随便叫它一下,逐渐也就成了名字,如“大桥”“小桥”“新桥”“旧桥”“长桥”“短桥”“南桥”“北桥”等等。这些“俗名”,时间一久,就成为“正名”了,如福州的“小桥”,因在“万寿桥”的大桥附近而得名,就此成为专名。有的“桥”,名气非常之大,但实际上并无此桥,如“陈桥”,在河南开封.

参考资料:选自《旅游天地》1980年第3期

回答者:好友不在吗-试用期一级 11-14 13:04

一.四大名桥

1.赵州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石拱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的校河上,为隋代开皇大业年间(公元590一608年)李春创建。桥梁全长50.82米,桥面宽约10米,跨径37。02米,拱圈矢高7.23米,由28条并列的石条组成,弧形平缓,上设四个小拱。

2、芦沟桥:芦沟桥一称“卢沟桥”,位于北京至周口店的公路与永定河的交汇处,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该桥全长265米,宽约8米,由11孔石拱组成。桥旁建有石栏,其上共有精刻石狮485个。“芦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3.洛阳桥:洛阳桥一称“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约10公里的洛阳万安渡口,为著名的梁式古石桥,始建于北宋皇桔年(公元1053年),历时六年零八个月,由北宋名臣蔡襄主持修建。桥长约1200米,宽约5米,有桥墩46座、扶栏500个。

4.湘子桥:湘子桥又名广济桥,坐落在潮州城东,横跨韩江,全长500多米,。湘子桥始建于南宋,历时57年建成,东西两段共18墩,桥墩用花岗岩块铆榫砌成。东西桥墩之间江水湍急,未能合拢,只能用小舟摆渡。到明代中期增筑一墩,缩短了未合拢部分的距离,改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贯通东西,便成了“十八梭船扩四洲”。浮桥能开能合,随潮升降,为我国最早的一座开关式石桥

浙江的著名桥梁有哪些

迎仙桥位于浙江省新昌县桃沅乡刘门坞附近的惆怅溪上,该桥系国内首次发现的近似于悬链线拱的古石拱桥。该桥在明万历《新昌县志》有载,清代道光时重修。迎仙桥长29米,宽4.6米,净跨15.6米。悬链线拱桥型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发明的世界先进桥梁科技。迎仙桥远早于国外应用了这项桥型技术。该桥的桥名源于民间传说。相传东汉时吴县青年刘晨和阮肇入天佬山采药迷路。在刘门坞遇见了二位仙女,双结伉俪。不几日,刘、阮回乡,世上已是其七世孙时代。此桥因刘、阮在此遇仙得名。此桥位于刘宋诗人谢灵运开辟的“唐诗之路”通向天姥山的门户处,经历了数百年商贾军旅的穿行,至今安然无恙,足见其结构的科学性。

玉成桥位于浙江省嵊州市谷来砩头村,与迎仙桥同为准悬链线石拱桥。桥长12.15米,宽4.7米,拱高5.7米。建成于道光丙申年(1836)。坑举马正炫所建。马氏家谱中载有建桥的记录。该桥建成后当地村民认为桥拱这么平坦,可能要塌,拒付工钱。马正炫为了表达为民造桥的善意,竟然未收工钱,玉成其事,取桥名为玉成桥。桥建成后至今已160多年,完好无损,此祖业被马氏后人传为美谈,写入马氏家谱。该桥为新发现的又一座古代优秀桥型,已被收入《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

广宁桥位于绍兴市广宁桥直街,横跨漕河。南邻八字桥,与大善塔相望。广宁桥为绍兴现存最长七折边形单孔石拱桥。系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桥系南北向七折边形单孔石拱桥,全长57.2米。桥上置栏,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置,券顶镌《鲤鱼跳龙门》、《金龙伴玉兔等六幅圆型石雕》。桥脚内各设有纤道.桥东侧,南北引桥壁各嵌有石碑一通,桥北端西侧有《重建广宁桥记》石碑一方。

新昌风雨桥位于浙江省新昌县东南约40公里的巧英乡上三坑村,在旧时三泾至宁海的古道上。建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今存风雨桥,木拱桥,桥而上有桥廊可供行人避雨小憩和村民乘凉聚谈。桥长16.8米,宽4.78米,水底至桥廊檐高8.13米。桥廊用36根木柱支撑,每边13根,两侧木制板作桥栏。桥脚为23根圆木按二个八字形组合而成,其中14根木柱嵌进两岸石坎中,上铺桥板。桥廊梁上有“时嘉庆拾玖年拾月吉总理国学生俞熠、刘正辉督造”廿六字,墨迹尚可辩读,1992年5月,我国桥梁专家唐寰澄教授应邀来新考察,认为此桥是从宋代《清明上河图》中简化而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年桥位于浙江省嵊州市苦竹溪,半圆型双拱石桥。桥全长28米,宽5米,单跨10米,高12米,建于道光二十五年。此桥高大宏伟,与桥下巨岩清流相组合,呈现一幅深山古桥的迷人景观。

绍兴古桥。

纤道桥太平桥强口桥司马悔桥万年桥何村桥和尚桥兰亭墨池桥画桥荷湖大桥谢公桥安康桥融光桥宝珠桥光相桥东湖桥东浦新桥东双桥拜王桥诸暨浮桥八字桥上三坑古木拱桥龙亭桥镇东桥奎元桥化龙桥三接桥避塘桥小江桥迎恩桥安昌街河桥禹会桥西跨湖桥广宁桥接渡桥安昌桥柯岩桥查林木桥东浦大木桥暨阳大桥

大庆桥位于浙江省新昌县沙溪乡真诏村西,跨真诏溪,该桥为3孔乱石拱桥,全长56米,宽4.7米,高9米,两边各有32级石阶。桥孔跨径分别为13米,13.9米,和13.2米,条石干砌的桥礅立于岩石之上。桥礅设有分水尖。桥于牛郎织女渡河的七月七日告成,七月乃大庆之月,故名大庆桥。桥建成于咸丰十一年(1861),俞维乾募建。此桥为全市最长的石拱桥。绍兴市区解放南路也有一座大庆桥,是一座半圆拱古桥。为了二者区别,新昌的大庆桥称为真诏大庆桥。

品济桥位于嵊州市谷来镇马村。为四孔尖墩伸臂梁桥的代表作。

等慈桥位于浙江省虞市丰惠镇,跨街河。该桥原名九狮桥,系横放并列砌筑的半圆拱桥。此种砌筑方法在古桥中少见。在绍兴仅此一座。嘉泰《会稽志》有载,已称等慈桥。说明此桥始建于宋朝嘉泰以前。元朝至正年间等慈寺僧永贻等人募捐重修。今为单孔石拱桥,全长26米,宽6.7米,拱高5米,桥拱跨径9.9米,桥北、桥南桥坡各长10.8米和12.25米,各设26级和28级石阶。桥侧有“宋嘉定七年岁次甲戌二月初六日辛丑重修”刻石,宋嘉定七年即公元1215年。说明嘉定七年此桥曾作重修。现桥为元至正(1341)重修。该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悔桥又名落马桥,位于浙江省新昌县班竹村边,桥边建有司马庙,是通天台古道上主要桥梁之一。系单孔石拱桥,拱圈为不规则的石块或卵石砌置。嘉泰《会稽志》云:“旧传唐司马子微隐天台山,被征至此而悔,因以为名。”据此唐代当有此桥。新昌至天台古道在东晋谢灵运时已开通,此桥在唐时已存在,可能始建于东晋。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火毁重建。现桥长20.5米,桥面宽5.8米,高8.1米,净跨11.米,桥面铺卵石。侧墙正中有“落马桥”石刻碑一块。

访友桥位于浙江省嵊州市新山乡白宅墅村口。建于南宋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桥长5.2米、宽3米、高10米。时任浙东常平茶盐使的朱熹来嵊州赈灾,访故友吕规叔,相遇于桥上,桥因以得名。从桥名可推断桥建于宋代以前。此桥为单孔三折边拱桥,在桥边石上有朱熹题写的“石泉漱玉”四字。该桥为嵊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泗溪东桥位于浙江温州泰顺的泗溪镇下桥村,为叠梁式木拱廊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道光七年(1827)重修。桥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离水面9.5米。处在“将军逗狮”风水模式中的溪东桥,“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此桥无桥墩,由粗木架成八字形伸臂木拱,颇为罕见。东溪早时以碇步渡水,津道多阻,林正绪倡首建造蜈蚣桥(即溪东桥)。林正绪生平端方正直,好行义举,乾隆癸亥年(1743)邑侯张考首书“达尊有二”匾相赠。此桥修建者是修北涧桥的人的徒弟,故而有人也将这两桥称为“师徒桥”。因此桥外型美观,号称“最美的廊桥”。

皇渡桥位于浙江省新昌县皇渡桥村,明成化时称王渡桥,清康熙时称皇渡桥,因南宋小康王曾过此桥而得名。现桥为道光二十四年(1845)重建,系单孔石拱桥,块石并列砌筑。桥长23.9米,孔径17米,宽5米,高9米。此桥为新昌至天台古道上的重要桥梁。

和尚桥位于浙江省嵊州市浦口边的小溪上。始建于宋,后虽代有修建,桥石仍系原物。该桥在嘉泰《会稽志》有载。桥系三折边拱,桥长8米,宽2米,高4米。因溪流在桥前有一弯道,水在桥前已形成一个水潭,流速变缓,减少了对桥的冲力,由于该桥避开河道急弯,故桥基稳固。此桥自宋朝以来得以保存,为绍兴市有明文记载的最早的三折边桥。

三条桥位于浙江省泰顺三魁镇薛宅村,地处温州垟溪乡和洲岭乡交界地,由原先三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始建于宋绍兴七年(1137),重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现为木叠梁拱式廊桥。全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呈八字形伸臂,其上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抬梁,柱头有碟形莲花瓣头拱座。是泰顺历史最悠久的木拱廊桥,也可能是世界最早建筑的“廊桥”。当年在拆旧桥时发现有贞观年号的旧瓦,因此有人猜测三条桥最早可能建于唐代。

如意桥又名丁公桥,位于浙江省新昌县拔茅镇丁公桥村。半圆型拱古桥。古桥建造者为丁天松。村名、桥名当是记念这位造桥能匠。此桥取名如意,当是匠人的得意之作。此桥桥面长2.9米,宽4米,东西桥坡各长15.4米和10.4米。东西桥坡各设12级和9级石阶。桥于清乾隆年间重建。新昌县迎仙桥也是丁天松所建。

新官桥位于浙江省嵊州市广利乡新官桥村。新官桥是在老官桥基础上重建的,嘉泰《会稽志》中记载的桥名已称新官桥,这说明老官桥始建年代一定早于宋朝嘉泰时期(1201——1204)。官桥与民桥相对,此桥当为官府所造,是官道上主要桥梁。该桥为七孔石梁桥,全桥在清代多次重修。

此桥位于浙江省省诸暨市草塔镇南面的下张村村头,座落在渎溪江支流上。为单孔半圆型青石拱桥,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其桥孔圆润高朗清秀,造型精巧美观。桥上莲花望栏,镇水叭蝮,桥面吉祥物饰,皆雕刻精美,今虽多破损,却仍可见其风貌。此桥为清代嘉庆四年(1800)所建,为该市屈指可数的古石拱桥之一。

断桥位于杭州里西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经建成,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其名由来,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确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现在的断桥,是1941年改建,五十年代又经修饰。桥的东北有碑亭,内立“断桥残雪”碑。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为西湖十景之一。

新昌风雨桥位于浙江省新昌县东南约40公里的巧英乡上三坑村,在旧时三泾至宁海的古道上。建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今存风雨桥,木拱桥,桥而上有桥廊可供行人避雨小憩和村民乘凉聚谈。桥长16.8米,宽4.78米,水底至桥廊檐高8.13米。桥廊用36根木柱支撑,每边13根,两侧木制板作桥栏。桥脚为23根圆木按二个八字形组合而成,其中14根木柱嵌进两岸石坎中,上铺桥板。桥廊梁上有“时嘉庆拾玖年拾月吉总理国学生俞熠、刘正辉督造”廿六字,墨迹尚可辩读,1992年5月,我国桥梁专家唐寰澄教授应邀来新考察,认为此桥是从宋代《清明上河图》中简化而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塘古镇河流纵横,桥梁众多,几乎每一座桥的背后都蕴藏着悠久的历史和感人的故事。其中著名的有卧龙桥、五福桥、送子来凤桥、安境桥等。西塘古桥的建造也是从宋代开始的;明代,随着商业繁荣,商旅云集,石桥也就越造越多,日前,小小的西塘镇竟有各式各样的桥近百座之多。同济大学民居专家阮仪三:桥在古镇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是水陆交汇的一种纽带水行船陆上行走过河怎么办呢就要靠桥桥是联系陆地与陆地之间跨越河流的一种重要的纽带同时建造桥的位置是根据居住生活的需要和根据交通的需要而建的因此它的位置选得非常重要因此这是桥的本身由于我们江南地区河里要走船走船桥要拱起来要有空间要拱桥拱背桥和直桥因此这个桥的地位比较高所以往往桥也是人们休息和观景的地方建于明代的“五福桥”,连通烧香港的南北两岸,是单孔石阶桥。五福指的是福、德、寿、禄、善终。是民间对人生的五大追求,更是造桥人对过桥人的祝福,希望这座桥给人带来的不仅是方便,更多的是吉利和希望。“送子来凤桥”老百姓俗称“晴雨桥”是三孔石板桥。传说建造时,正好有一只鸟飞来,“送子来凤桥”这个吉祥名字由此得来。桥顶的棚,和方砖铺就的长条凳,为游人提供了休息和观赏美景的好去处。而“送子来凤桥”最通体现西塘人细致周到的本性之处,在于桥体上的石阶被一分为二,左侧的石阶是供男人使用的;而右侧被设计成小小的斜坡;原因是,古人考虑到当时女子有缠小脚的陋习,迈步子小,台阶不方便行走,于是做成小斜坡供女子专用。远远看去桥的顶棚上红檐黑瓦,桥正中的花墙隔断,把桥点缀得古朴新颖。同济大学民居专家阮仪三:同是它也是风景的一部分是西塘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你看西塘的桥都有桥联桥联就是点景抒情的地方这种点景抒情加上了一点文化的意念一看桥的位置一看桥的装饰马上会引起联想引起共鸣跟当时的作者会引起共鸣由于石桥都建在重要的交通位置,所以逐渐也成为了人们交往休闲的场所。“修几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镌刻在石桥上的楹联,更加强化了西塘古镇的文化氛围,成为了古镇景观的点睛之笔。西塘古桥工艺精湛,至今保存完整,有很强的观赏价值,石桥见证了西塘古镇的历史,也为这座江南水镇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和隽永的文化意味。在注重时尚与时效的今天,钢盘混凝土的阴隔,使散淡、安逸的生活和邻里亲密和睦交往似乎成为了记忆。而秀美江南的古镇西塘,人们质朴友善,几百年来过着一种素雅淡泊的平民生活,而一切也是今天的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这座大长国人志气的大桥,花费540万,可建成3个月就被炸毁了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