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精选资讯 > 文章页面

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苏轼妻子王弗是怎样的人(苏轼和王弗一起生活多少年)

苏轼与王弗 让夫妻感情长久的,不只是爱情

今天给各位分享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苏轼妻子王弗是怎样的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苏轼妻子王弗八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苏轼妻子王弗是怎样的人苏东坡一家分别是谁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苏轼妻子王弗是怎样的人

与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时期、其他家族一样,眉山苏家的女人向来都是有姓无名的,苏洵十分钟爱自己的女儿,也不过取名八娘,显然在按排行顺序而定;而苏轼的母亲程夫人、祖母史夫人,甚至是苏辙的夫人史氏,全都有姓无名,至多被称为苏史氏、苏程氏。可是陪伴苏轼一生的三个女人全有名字:王弗、王闰之、王朝云,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奇迹的出现,首先要从王弗开始。

苏轼与王弗 让夫妻感情长久的,不只是爱情

王弗与苏轼结识之后,就成了终日不去的伴读。出身小户人家的王弗不仅知书达理,出乎苏轼意料之处的是,她对诗书非常熟悉,而且记性极佳,有时连苏轼都赶不上。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说: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细心的读者应能看出,苏轼这里并没有说王弗陪他读书是在新婚之后。其始应为刚认识时,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也不知是在苏家还是王家,抑或是在苏轼读书的山寺之中?小户人家的女儿,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如果说伴读、提示在年轻的恩爱夫妻之间时常出现,那么苏轼为官之后,王弗的相夫之功早就超越了贱内的范畴。苏轼还记载: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

苏轼性情率真,口无遮拦,满眼没有一个坏人,这一点是苏洵所最不放心的,也是王弗终日挂牵的。然而她对苏轼在外面所作所为,达到未尝不问知其详的地步,这显然有违女戒。王弗不仅为此,她还在屏幕之后窃听客人与苏轼的谈话,提醒苏轼要对那些首鼠两端、见风使舵之人要有所戒备。苏轼在这里无法指名道姓说那些人是谁,但像张、章两个后来对苏轼严加迫害的恶人,当初在凤翔都是与苏轼往来频繁的朋友。后来的事实证明,王弗确实有先见之明。可以看出,王弗对苏轼有劝诫,有时达到了可以针砭的地步。有识二字,乃是古代对读书人的莫高评价,苏轼用这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夫人,可见他对王弗是多么敬重。

王弗对苏轼的不良行为,经常予以制止。苏轼曾回忆道:

某官于岐下,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积;雪晴,地坟起数寸。轼疑是古人藏丹药处,欲发之。亡妻崇德君曰:使吾先姑在,必不发也。轼愧而止。

——《苏轼文集》卷七十三《先夫人不发宿藏》

由于受到欧阳修编《集古录》和刘敞到处挖掘青铜器的影响,苏轼在凤翔时,有一阵子喜欢收藏文物,至于道人炼丹之事,更是自小迷恋。王弗借婆婆的话,劝戒夫君停止乱挖掘的行为,让苏轼十分惭愧。由此可见,王弗在苏轼心目中,不仅是个贤妻良母,有时还是自己行为的监督人。二人如果仅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生硬结合,依苏轼天马由缰似的个性,决不会容忍他所不爱的人干涉他的事务,更不会让人约束自己的行为。可是王弗对他的规劝,他不仅听从了,而且终生铭记在心。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二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两心相属之情。

这时我们再回到前面说过的苏轼与陈季常一起在正月二十日去女王城禅院招魂之事。也许苏轼在口头上会调笑陈季常,说他家中有个终日怒吼的狮王,可陈季常心里也明白,王弗在世之日,苏轼何尝不把她当女王看待?如今由王闰之和王朝云组成的港湾固然温暖,但王弗所能给苏轼的规劝乃至针砭却永远消失了。像苏轼这样毛糙的人,永远都需要好女人来打磨,也许这一点,才是他心灵上最大的失落。

定情之地:永生难忘短松冈

下边要重点谈谈短松冈了。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如果短松冈指王弗的墓地,那它就与前面的千里孤坟相重复。这首词副题为乙卯正月二十四日记梦,梦中出现的主景是王弗再度出现在小轩窗里。前面已提孤坟,若是清明时节,或亡妻祭日,那以孤坟为主,后面再次照应,还有些道理。这首词既不是以凭吊孤坟为主,作者就没有必要在短短的六十八字中再次使用。

历来学者们都把短松冈说成王弗的墓地,依据是苏轼的《戏作种松》诗,那里有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冈之句(《朱靖华古典文学论集》第248页)。事实上苏轼回川安葬父亲、同时安葬王弗时,他已是三十二岁的鳏夫,哪里还是少年时?

苏轼少年时确曾跟随祖父耕田、放牧、种树,他的祖父苏序死于庆历七年,当时苏轼十二岁,这才是少年时的确指。苏洵等人于八年二月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先茔之侧(曾枣庄《苏洵评传》后附苏洵年谱),那里才是真正的东冈。而二月也是种松的大好季节。至于王弗的坟地,苏轼明言在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里可龙里先君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亡妻王氏墓志铭》)眉之东北,与他少年种松的东冈在年代、方位、植树时间上都不相符。

苏轼在著名的《东坡》诗中还说: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斫。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稍稍留心,便可算出,从苏轼祖父苏序之死到在密州梦到王弗,时间已过了二十八年。苏轼少年时所种的松树二十八年后若还是短松,那他选的树种也太差了,或者说眉山的水土太糟了!

当然,苏轼诗里也曾载有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送贾讷y眉》)。老翁泉才是苏洵与程夫人的墓地所在,王弗就葬在其侧不远,可那里水源十分丰富,按照苏轼十年斫松的理论,到这时也决不会是短松冈。

二十多年前,我去拜谒这两座墓时,发现老苏先生和程夫人的墓,周围全是香樟,王弗的墓在西北角,整个墓地之上,竟无一棵松树。

寻访山边老农,得到的回答是:祖祖辈辈人都在说,苏坟从来都种香樟,松树会生毛毛虫,有钱的人家哪会在墓地种松?香樟树从不生虫,而且名贵,乡里人都说,有了这些香樟,苏家子孙才芳名远扬的①!

也许有人会说,九百多年前当地情景不是这样,苏坟边的松树在文革期间被眉山愚公大肆造田时砍伐了。那么,让我们看看苏洵当初在给程夫人(也给自己)寻找墓地时,当地的情形是什么样子呢?

苏东坡一家分别是谁

父苏洵

苏洵字明允,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卒于宋英宗治平3年(1066),终年58岁。后人将他与苏轼、苏辙合称为“三苏”,称苏洵为老苏。自南宋以来,很多人都误认为苏洵号老泉。但是,明清两代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老泉并非苏洵之号。第一,封建社会避讳很严,唐、宋时代避讳尤严。如果苏洵号老泉,苏轼当避老泉讳。但实际上苏轼却不避此讳。突出的例子是绍圣元年(1094)苏轼贬官岭南途中所作《六月七日泊金陵,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有“宝公骨冷唤不闻,却有老泉来唤人”句《苏轼诗集》卷57。中华书局,1982。下引苏轼诗均见此书,只注篇名、卷次。。第二,苏洵的同时代人从没有称苏洵为老泉的。欧阳修的《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荐布衣苏洵状》、《与富郑忠公彦国启》、《与苏编礼启》、《苏主簿挽歌》等,张方平的《文安先生墓表》,曾巩《苏明允哀词》,司马光《程夫人墓志铭》,以及苏洵死时韩琦、王皀、刘窸、陈襄、曾公亮、赵鰖、王拱辰、张焘、郑獬、苏颂、张商英、姚辟等人所作的挽词有各式各样的称呼,唯独没有称苏洵为老泉的。第三,老泉不但不是苏洵的号,而且有材料证明老泉是苏轼的号。叶梦得《石林燕语》卷10说:“苏子瞻谪黄州,号东坡居士,东坡其所居地也;晚又号老泉山人,以眉山先茔有老翁泉,故云。”叶梦得(1077—1148)比苏轼(1036—1101)只是略晚一些,苏轼去世时,他已24岁,他说苏轼“晚又号老泉山人”应是可信的。元人王恽《秋涧集》卷94《玉堂嘉话》说:“《上清储祥宫碑》墨迹,后书老泉撰。”此碑是苏轼元皊年间所撰,绝非苏洵所撰。明人娄坚《学古续言》卷23《记苏长公二别号》说,“东坡此书古淡遒劲”,纸尾有“东坡居士、老泉山人”印。明末黄灿、黄炜兄弟《重编〈嘉皊集〉纪事》载马调元语:“老泉固子瞻号也。吾尝见子瞻墨迹矣,其图书记曰‘东坡居士、老泉山人’,八字合为一章。”

苏洵少不喜学,而喜游历名山大川,27岁始发愤读书。应进士及茂材异等试,皆不中,遂焚前所为文数百篇,绝意功名,而自托于学术。至皇皊末、至和初,著《几策》、《权书》、《衡论》数十篇,系统提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革新主张,被誉为“王佐才”。嘉皊元年送二子入京应试,知益州张方平极力举荐他,以文章谒欧阳修。欧阳修上其书于朝,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父子三人名动京师,苏氏文章遂擅天下。朝廷诏试策论,辞不赴命。5年,被任为试秘书省校书郎,除霸州文安县主簿,同修《太常因革礼》。著有有文集20卷、《谥法》3卷、《易传》10卷。张方平《乐全集》卷39《文安先生墓表》。后引张方平诗文,只括注卷次、篇名。

弟【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苏小妹是虚构的.更不可能与秦少游结婚.

据有关资料记载,苏洵(苏轼之父)共有三个女儿,都死在苏洵去世之前。欧阳修为苏洵写的墓志铭里曾提到“三女皆早卒”,便是确证。苏洵死于1066年,当时秦少游才只十七岁,并且尚未与苏轼相识。他们初次相会是在1077年,那已是苏洵死后十一年的事了。

秦少游的妻子姓徐名文美,是曾任潭州宁乡主簿的徐成甫的女儿。这在他写的《徐君主簿行状》里说得很明白:“徐君以女文美妻余。”

秦少游与徐文美成婚在1067年,时年十八岁。

苏轼的第一位夫人王弗是他的四川同乡,比他小三岁,16岁出嫁,27岁病故,只和他相处了11年。他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说:“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看来王弗虽然年轻,却能博闻强记,是位才女。更难得的,是她比苏轼懂得人情世故,在很多事情上,能提出意见供苏轼参考。《墓志铭》中又说:“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复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唯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这位年轻的夫人对观察人的心理变化很有一套本领,比苏轼老练,对苏轼的帮助不小。她在临终之时对苏轼的谆谆告诫,极有见识,让苏轼铭心刻骨,永志不忘。她的英年早逝,使苏轼极为悲痛。在她逝世十年之后,有一夜,苏轼梦见了她,醒来写下了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的第二位夫人名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因为兄弟姊妹很多,按排行称为二十七娘。她和王弗不是一种类型,王弗是才女型,她却是贤妻良母型,为人贤淑,善于理家。她和苏轼相伴的25年中,不仅遭到乌台诗案的横祸,而且经历了不少颠沛流离的流放生活。在苏轼处于极为失意的时期,她全力支撑起这个贫困的家。据苏轼自己记述:“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这样就使得苏轼得以一心从事创作。苏轼一生中最伟大的最有生命力的作品,例如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都完成于这一段时期。公元1086年,宋神宗死,子哲宗继位,反对新法的司马光为相,苏轼受到重用,调汴京担任知制诰兼侍读、龙图阁学士、礼部尚书等职。这第二位夫人只过了几年舒心日子,却在46岁的中年辞世。苏轼极为伤感。

苏轼的第三位夫人王朝云,是杭州人。她12岁到苏家当侍女,18岁时被收房成为如夫人。她比苏轼小27岁,但很聪明、早熟,很理解苏轼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心情。后来,苏轼因为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又被旧党中的小人排挤出京出任杭州太守,心中闷闷不乐。有一天,苏轼坦腹歇凉,露出一个大肚皮,他带着开玩笑的态度问家里的人:“你们看我这大肚皮里装的是些什么东西?”有人说是满腹文章,有人说是满腹经纶,他都认为没有说准。只有朝云笑着说:“我看你是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轼捧腹大笑,觉得朝云才是深深理解自己的知己。

王弗为苏轼生了长子苏迈,王闰之为苏轼生了次子苏迨与三子苏过。这三个儿子都由王闰之一手抚养成人。公元1083年秋,朝云生下了第四子苏�,可惜不久就夭折了。公元1094年,苏轼已经年近花甲,仍被新上台的新党贬到当时的蛮荒之地——广东惠州。这时王闰之已经去世,家里的下人都不敢跟去,只有朝云坚决追随他南下,和他同甘共苦,生死相依。只可惜她不服水土,一年多以后,病逝惠州,亡年只有34岁。苏轼无限伤感,在悼亡诗中把她比为散花天女。朝云逝后,苏轼又被流放到海南的儋州。等到朝廷下了大赦令,准许流放者回到大陆,他已65岁。次年,他在江苏常州去世。

OK,关于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苏轼妻子王弗是怎样的人和苏轼妻子王弗八字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中岩寺,青年苏东坡和王弗雕塑传着佳话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