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精选资讯 > 文章页面

柯劭忞的生平(柯姈姈是谁)

落寞一生的画家吴荦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柯劭忞的生平这个问题,柯劭忞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柯劭忞的简介柯劭忞的生平柯劭忞的简介

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柯劭忞生于书香门第,其祖父柯培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有名诗人,通晓天文、地理、兵书、阵法,有多种著述。其父柯蘅对史学、文学、音韵、文字等传统学问多有见解,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有所成就,著有《汉书七表校补》、《旧雨草堂诗集》等。其母李长霞在国学、诗作方面不让须眉。在这种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下,柯劭忞自幼就显露出一定的文才,七岁时写下了颇有意境的诗句“燕子不来春已晚,空庭落尽紫丁香”。当然,柯劭忞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也很重视,咸丰十一年(1861),为避捻军之乱,柯劭忞一家从原籍迁潍县,在流离变乱中其父母仍“听夕教子女以经史文章之学,无少间”,平日的教育可想而知。后其兄长为清光绪年间进士,两个妹妹柯劭蕙和柯劭慧也皆为胶州有名的才女。柯劭忞自幼受家庭影响,勤奋好学,有一股痴迷精神。他读书时精力集中,心不旁骛,一次他读书时靠近炉火,袖子被点燃而毫不觉察,当父亲发现书房传出烟味,才得知是全神贯注于书本的儿子所为。为此父亲常以“书呆”称之,不无喜爱地劝导他。

新元史 搜狗百科

柯劭忞16岁入县学为生员,后应召入济南尚志书院读书,成为匡源的得意门生,中途辍学。清同治九年(1870年)19岁时得中乡试举人。中举后曾数次参加会试,但是皆没有考中。在后来的十余年间,柯劭忞先后受聘于晋、粤、辽东等地的书院,担任这些书院的主讲一职。之后,他广交各省学吏,曾先后应聘于晋、粤、辽东等地书院担任主讲。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会试中进士,遂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不久任编修,开始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治《春秋谷梁传》、《尚书》等儒学经典,学术成果颇丰,并为其岳丈吴汝纶订正了《尚书故》4册。

1901年,柯劭忞出任湖南省学正,任期4年。回京后,曾先后担任国子监司业、贵胄学堂总教司和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等职。1906年,受命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出任贵州提学使。两年后调回京城,在学部先后任丞参、度署右参议、京师大学堂经科监督。清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成立资政院,任议员。翌年10月,受资政院委派,出任山东宣慰使兼督办山东团练大臣。柯劭忞对旧主感恩怀旧,充任宣统侍讲。以前清遗老自居;北洋军阀政府请他主持一些学术机构,他除接受主持纂修《清史稿》的职务外,其他都不肯承担。他一生用了较多的时间研究元史,成就以此为最大。在学术上,柯劭忞有了施展才智的机会。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袁世凯开设清史馆,循例组织学者编修前朝历史。赵尔巽为馆长,柯劭忞等为总纂。1928年赵尔巽辞世,柯劭忞代理清史馆馆长职务,同时兼任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委员长。柯劭忞参与编修《清史稿》十四年,负责总阅全稿,做了大量工作。

柯劭忞利用明清时期有关元史研究的新成果。又吸收了西方有关元史的资料和书籍,如法国人多桑著的《蒙古史》等书,对元史进行系统的研究。明代宋濓等人编纂的《元史》,由于仓促成书,错误疏漏颇多。后来有多人试图重修《元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均未如愿。在此基础上,柯劭忞广泛收集元代的史料,从《永乐大典》和相关的史籍、秘史中广征博采,精心研究,并且“熔裁钩贯,校异订讹”,对宋濓等人的《元史》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充实,终于在1922年完成了257卷150多万字的《新元史》。前后用了三十年时间。第二年,北洋军阀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1922年刊行于世。这样,原来中央政府承认的官修史书“二十四史”就成了“二十五史”。《新元史》成书以后,中外学术界对《新元史》也作了很高评价,认为此书集500多年各家研究之大成,补充了许多新内容,纠正了不少错误,“学识赅搏,精力绝伦”。此书为柯赢得了很高的学术声誉。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因此书授予柯劭忞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柯绍忞除《新元史》外,还著有《新元史考证》(北京大学铅印版本)。同时,柯劭忞参与编修《清史稿》十四年。据说《清史稿》中的《天文志》、《时历志》、《儒林传》、《文苑传》、《畴人传》等,都是由他来主纂的。在民国后,柯劭忞倾心治学,无意于仕途,对敛财也无兴趣,留下了包括经史、词章、历算、金石等诸学科研究的著述,成为众人称道的著名学者。

柯劭忞于1933年8月31日于北京病逝。

柯劭忞的生平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胶州才女李长霞生下了她的次子。胶州柯氏家族是元代著名的学者和画家柯九思的后裔。柯氏的这一支于明代末年迁到胶州城定居,到了道光年间,柯氏这一支已经在胶州繁衍了近十代,且每一代都有才俊为胶州柯氏家族争光添彩。这一年,在因新生儿呱呱降生而洋溢着喜庆气氛的柯氏大院里,名闻山东的胶州名儒柯蘅和他才华横溢的夫人李长霞,为他们初到人世的次子取名为“劭忞”。

柯劭忞,字凤荪、凤笙,号蓼园,我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大家。柯劭忞的祖父柯培元,是清代知名的抗英将领,曾屡立战功;父亲柯蘅是清代的名儒,兄长为清光绪年间进士,两个妹妹柯劭蕙和柯劭慧也皆为胶州有名的才女。受家庭中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柯劭忞4岁时即会作诗,7岁时已经有“燕子不来春已晚,空庭落尽紫丁香”等佳句,在当地文人学子中传颂。柯劭忞12岁时随父母客居潍县。这一时期,他广学经史和天文、算学等,为后来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大家,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功底。16岁时,柯劭忞转读于济南的尚志书院,成为匡源的得意门生。

柯劭忞20岁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博学多才的柯劭忞终于考中进士,被选入入翰林院任编修一职。此后,柯劭忞潜心学术研究和著述,治《春秋谷梁传》、《尚书》等儒学经典,学术成果颇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柯劭忞出任湖南学政一职,因政绩突出,后被调回北京,先后任国子监司业、贵胄学堂总教习和翰林院日讲起居注等官职。后来他奉命去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任贵州提学使等职。

清宣统二年(1910年),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成立了资政院,声望甚高的柯劭忞出任了资政院议员一职。这一年的10月,受资政院委派,柯劭忞出任宣慰使兼督办山东团练大臣。不久,他又被调回北京,任典礼院学士,并被赐与“紫禁城骑马”这一殊荣,其主要职责是教4岁的末代皇帝溥仪读书。柯劭忞是继匡源之后,清代胶州出的第二位皇帝的老师。

清王朝覆灭后,柯劭忞痛哭流涕,坚决不剪辫子,一直以清遗老的身份隐居不仕。1914年清史馆在北京成立,柯劭忞应聘为《清史稿》的总纂,组织了100余人编写这部536卷的清代史稿。与此同时,柯劭忞还致力于《元史》的重修。柯劭忞1922年完成了257卷150多万字的《新元史》。这部历时30余年完成的被誉为集元史研究之大成的史书,后来被列入“二十五史”之中。1925年10月,柯劭忞又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提要》等。

关于本次柯劭忞的生平和柯劭忞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北大33任校长,你觉得谁应排第一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