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西厢待月的意思和待月西厢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西厢待月的意思待月西厢下,迎风夜半开。指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诗名译文西厢待月的意思关于男女幽会之事,一直以来喜欢“待月西厢”的那种感觉。“待月西厢”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那首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浮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诗写得极富情致,花香人艳的,好不让人喜欢。在我看来,玉人是否如约而来,已经变得不怎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书生在这样美好的期待中,已经品味到了爱情的甜蜜和焦灼。凡是恋爱过、幽会过的人,怕是都曾被这样的爱情蛰疼过抚慰过幸福过吧。
由元稹的诗,自然会想到王实甫的《西厢记》。《西厢记》里的那对才子佳人,一个就是待月西厢下的张生,一个就是崔莺莺了。这两个人可是中国戏曲史上最为著名的人物了。其实,这对才子佳人先是出现在元稹写的传奇《会真记》里,后来,隔过长长的一个宋代,才被元人王实甫借在了《西厢记》里。王实甫可谓是一个移花接木、拿他人梁木构建自家房屋的高手。
中国古代说故事总是泛滥着才子佳人的那一个俗套:先是一见钟情,两心相悦,继而风生云起,一场相思一场病,最后柳暗花明,落个大团圆的结局。《西厢记》里的爱情故事自然也不例外,典型的古代爱情版本,赚足了人们的慨叹和泪水。记得自己初读《西厢记》时,就曾经受之感染,心驰神往地憧憬着自己,有那么一天,也会遭遇一位佳人,与佳人共同翻刻这样的一个爱情版本,以期让人羡慕,让人慨叹。但是,看过的书多了,阅历的事多了,就知道翻版这样的爱情故事,一来要有运气,能遇到一位佳人,二来要有勇气,去面对太多的曲折坎坷。动人的爱情岂能一帆风顺。爱的历程,太平坦了,就没戏看,就不惹人眼目,就不招人牵肠挂肚,就见不出爱情的荡气回肠和忠贞不渝。王实甫写《西厢记》,就看准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当然,戏到最后,还得是个大团圆,这才符合人们憧憬美好事物的心理。不论古今,善良的人们非常乐意看到一个光明的尾巴,缀在一个故事、一段爱情的屁股后边,就算作是一种对爱情理想的温情关怀吧。
读《西厢记》,给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是故事的一波三折,而是才子佳人月下幽会的那个最经典、最具诗意的场景。在一个“云敛晴空,冰轮乍涌;风扫残红,香阶乱拥”的月夜,张生先是动操囊琴,继而歌吟《凤求凰》:“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翩翩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张弦代语兮,欲诉衷肠。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琴声已是撩拨佳人的心,歌声更是搅得佳人柔肠寸断,潸然泪下。爱情的诗意在这个场景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浓雾弥漫,竟让人为之陶醉得平添出一丝窒息的感觉:爱情实在是一种心口上的疼痛啊。
因为欣赏这个诗意的场景,我恨不得自己就是那个“待月西厢下”的张生,为了一位佳人,倾情制造爱情诗意,让自己的爱情大放异彩。当然,这只是由阅读而来的一种不着边际的畅想而已。其实,做不做这个张生无所谓,也没必要非崔莺莺这般佳人不娶。真要做上这个张生,恐怕我这个散淡、闲适惯了的人还承受不了爱情的百般折磨。一出《西厢记》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沉浸在恋爱中的人,要像张生和崔莺莺那样,心中应该一直涌动着“待月西厢”般的爱情诗意才对,即使是面临着棒打鸳鸯散的威胁。其实,说白了,这种诗意就是执着爱情的另一种说辞
待月西厢下,迎风夜半开。指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诗名译文名字:明月三五夜
全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译文:在月光下痴痴地等待,看到墙上的花影拂动,喜以为是等待的伊人到来。写月下约会,热切等待情人到来的心情,兴奋而迷乱。
这是小说《西厢记》中,崔莺莺小姐写给张生的一首诗古代情诗。
扩展资料: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
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实甫
好了,关于西厢待月的意思和待月西厢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