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精选资讯 > 文章页面

清明节的来历介绍简短(清明节的来历介绍200字)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四月初五,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众多民间习俗的日子。
清明的来历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忠臣名叫介子推,他守护晋国数十年,忠诚坚定。
他去世后,晋文公为了感念他的功绩,便特别选定这一天来祭祀介子推。
这一天恰逢气候温暖,草木已枯黄,马上就要进入清明节气,后人便称这一天为“清明节”,也称之为“寒食节”。
时至唐朝,清明节已经成为了一年四季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此时,寒食节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人们开始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
唐朝时期,人们在这一天烧纸钱,祭祀先祖,也会在墓地附近将垢衣洒扫,清理墓地,挽起袖子仔细打扫。
故称之为清明节,寓意着要清理墓地,扫除烦恼。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踏青赏花,这一天成为了一个欣赏美景之日,人们塑造瓷。
而到了明、清时期,清明节变成了一个祭祀先祖与扫墓之日,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
目前,中国的清明节主要活动有祭扫祖先、扫墓、插桃花、踏青赏花、放风筝、春游等。
祭了祖先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烧纸钱,这是祭拜先人的一种方式。
另外,扫墓时还会用清水洗墓碑、刷墓穴、整理花圈、烧香和祭品,再供奉一些水果糖果之类的小吃,祈求先人保佑后人平安、幸福。
总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祭祖的日子,也融合了踏青赏花、扫墓祭拜等等各种老百姓的生活习俗,彰显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