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精选资讯 > 文章页面

立秋节气的特点和由来(立秋节气的特点和意思)

立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便是立秋。立秋不仅是气温逐渐下降的标志,也是农民朋友们开始秋收秋耕的重要节点。本文将从立秋的特点和由来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立秋的特点 1. 气温逐渐下降 立秋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这一节气后,气温逐渐下降,南风转为北风。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气候变化和地域差异等因素,每年的立秋时间和气候变化都会有所不同。 2. 植物长势减缓 随着气温的下降,植物的生长速度也逐渐减缓,进入了停滞期。农民朋友们在这个时候要及时对农田进行管理,及时收割作物,为即将到来的收获季节做好准备。 3. 民俗活动丰富 立秋节气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各地的民俗活动也十分丰富。例如在广东一带,人们会举行吃“立秋糕”的活动,而在湖南则有吃巧果(又称“立秋果”)的习俗。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文化的熏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季节变化的美好。 二、立秋的由来 立秋是我国古代农民根据木星的循环周期而制定的节气,其由来可以追溯到1.6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按照太阳的直射角度分为24个节气,以便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的时机。 相传,立秋节气得名于我国古代的“秋分”节令。当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昼夜平分,这一天被称为“秋分”。而立秋是离秋分最近的一个节气,因此得名为“立秋”。在古代,人们一般将立秋当作秋天的开端,开始收获稻谷并进行秋耕。此时,人们还会向祖先祈求丰收和祥和。 总之,立秋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气温的变化,还是农田管理和民俗活动,立秋都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期待和祈愿。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